[发明专利]组播传输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3947.1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0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弘;许丽香;汪巍崴;王翯;张逸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4/08 | 分类号: | H04W4/08;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芳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用于组播传输的方法和设备,其中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的用于组播传输的方法包括: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一消息;以及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用于响应用于请求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组播传输的方法和设 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的部署以来增加的对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 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准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 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无线通信是现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创新之一。最近,无线通信服务的订户 数量超过了50亿,并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由于智能电话和其他移动数据设 备(例如,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电子书阅读器和机器类型 设备)在消费者和企业中的日益普及,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为了满足移动数据业务的高速增长并支持新的应用和部署,提高无线接口效 率和覆盖范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如何建立各种组播传输模式的组播业务的需求。
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的用于组播传输的 方法,包括: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之间建立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一消息;以及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用于响应 用于请求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一 消息的第二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在第一网 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三消息;以及从第三 网络设备接收用于响应用于请求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组 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三消息的第四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关 于点对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关 于点对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配置的信息和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 的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关于点对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配置的 信息和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配置的信息具有相同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关 于点对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关 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在第一网 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五消息; 其中,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消息包括:关于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 信道的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请求在第一网 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信道的第六消息, 其中,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包括:关于点对多点的组播传输无线 信道的配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组播传输的第一网络设备,包 括:收发器,配置接收和发送信号;以及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本发明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的用于组播传输 的方法,包括:参考关于小区信号质量的信息确定要采用的组播传输模式; 以及向第二网络设备通知关于组播传输模式的信息,关于组播传输模式的信 息包括关于信道模式是点对点还是点对多点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3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