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1339.7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易检长;何影;任中俊;欧阳前武;谢玉军;黄鹤;宁振兴;杨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4F11/74;F24F11/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1 | 代理人: | 陈冠豪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智能 控制 方法 以及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采集空调系统运行时的运行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基于实时运行数据生成第一评价指标以及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生成第二评价指标;基于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使评价指标更加全面的体现出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的科学与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造和运行使用的能源数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建筑的空调和采暖耗能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一方面,空调系统在为建筑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据统计,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公共建筑总能耗的30%~50%,其中空调冷源系统能耗占中央空调能耗的50%以上。但在现行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评价指标较单一、不全面。同时也未考虑空调系统节能调试与诊断监管人员工作的便捷性,节能调试与诊断监管工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装置,能够使评价指标更加全面的体现出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的科学与准确性。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空调系统运行时的运行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基于实时运行数据生成第一评价指标以及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生成第二评价指标;基于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其中,第一评价指标至少包括空调冷水主机能效、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冷比、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热比、空调风道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源系统能效系数、空调系统能耗和空调系统能效的任一种评价指标。
其中,基于实时运行数据生成第一评价指标,包括:利用主机总供冷量和水冷机组能耗得到空调冷水主机能效;和/或,利用系统循环水平均定压比热容、系统循环水平均密度、系统循环水平均流量和系统供回水平均温差得到实际输送的总冷量,利用实际输送的总冷量和冷水系统循环泵的总输入功率得到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冷比;和/或,利用系统风机输入功率和系统风机实际风量得到空调风道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或,利用主机总供冷量、水冷机组能耗、冷冻水泵能耗、冷却水泵能耗和冷却塔能耗得到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和/或,利用水冷机组能耗、冷冻水泵能耗、冷却水泵能耗、冷却塔能耗和末端设备能耗得到空调系统能耗;和/或,利用主机总供冷量和空调系统能耗得到空调系统能效。
其中,第二评价指标至少包括空调水系统循环泵输送系数、冷却塔输送系数、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和年空调系统能效系数的任一种评价指标。
其中,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生成第二评价指标,包括:利用空调水系统输送的冷量和/或热量、输送冷量和/或热量循环泵电耗、供回水温差、循环水比热容和循环水质量得到空调水系统循环泵输送系数;和/或,利用空调水系统输送的冷量和/或热量、输送冷量和/或热冷却塔风机电耗、供回水温差、循环水比热容和循环水质量得到冷却塔输送系数;和/或,利用冷源系统供冷年总供冷量、冷源系统供冷年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之和得到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和/或,利用空调系统供冷年总供冷量、空调系统供冷年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之和得到年空调系统能效系数。
其中,基于第一评价指标和第二评价指标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对空调冷源系统能耗和室外湿球温度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监控并调试系统风机以及制冷机负荷;根据冷冻水出水温度调整水冷机组能耗以及根据最不利环路压差调节冷冻水泵启动频率;根据冷却水温差调节冷却水泵启动频率并调节冷却塔风机频率使冷幅值维持在预设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