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8701.5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和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江星宇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C1/00;A01C1/08;A01G24/10;A01G24/28;A01G24/20;A01G24/30;A01G2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4100 云南省丽江市玉***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精 繁育 过程 提高 萌芽 成苗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包括:S1、保种:首先将滇黄精的种子清洗除菌,晾干后,与含水为40%湿砂按照1:4的比例混合,低温保存,温度保持3‑7℃;S2、醒种:当地油菜花开后取出种子,自然解冻,去除细砂,自然晾干后,温水10℃浸泡30min,晒干,再次温水15℃浸泡30min,捞出晾干,阴凉保藏备用。该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通过选择沙壤土,可以增加培育土的疏水性,防止水分堆积造成的腐烂,通过设置将凋谢的油菜花进行揉搓,并添加80%浓度的甲醇液,与花蕊反应,使其花蕊内部的油菜素内酯流出,与赤霉素配合,对滇黄精的种子进行调节,唤醒种子胚胎,促进发芽,从而提高萌芽率,并且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滇黄精是一种中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黄精野生于阴湿的山地灌木丛及林边草丛中,耐寒,幼苗能在田间越冬,但不宜在干燥地区生长。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发芽率60%-70%,种子寿命为2年。
由于滇黄精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要大,人工种植培育以及成了一种趋势。滇黄精人工种植培育过程时,在云南、四川等地因为是滇黄精的原产地,气候和地质方面都比较符合。采用种子繁殖过程中,萌芽率和成苗率较高,总体成苗率能够到达9成以上。
在我国南方的其他地区,例如长江以北,至黄河以南地区,种植难度大,成苗率往往低于85%,种子萌芽率也低于80%,导致100粒种子最终成活的幼苗低于7成,因此,该种植户增加了成本。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滇黄精繁育过程中提高萌芽率及成苗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保种:首先将滇黄精的种子清洗除菌,晾干后,与含水为40%湿砂按照1:4的比例混合,低温保存,温度保持3-7℃;
S2、醒种:当地油菜花开后取出种子,自然解冻,去除细砂,自然晾干后,温水10℃浸泡30min,晒干,再次温水15℃浸泡30min,捞出晾干,阴凉保藏备用;
S3、预处理:开挖培育坑,坑深10cm,在基坑底部采用消毒液消毒,最底层铺设干燥的细砂;
S4、制备培育土:选取沙壤土、园土和腐植土,按照6:2:2的比例混合,混合后摊开形成1cm厚度,进行午间光照2-3小时;
S5、制备催化土:选取沙壤土添加赤霉素稀释液;将油菜花凋谢的花朵收集,添加80%浓度的甲醇液,采用揉搓机进行揉搓50-100min,收集汁液与花朵,并与添加了赤霉素稀释液的沙壤土混合,混合比例为8:2;
S6、播种:将培育土和催化土安装5:1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土和滇黄精种子2-3粒一同放入S3预处理后的培育坑内部,洒上适量清水;
S7、育苗:当室外温度低于15℃时,进行覆膜催苗,覆盖上保温膜,待出苗后,去除保温膜,在其四周种植高杆植株,保持间距大于50cm。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清洗除菌具体为:采用蒸馏水加热至100℃、冷却至45℃,浸泡清洗种子30秒,再用冷却至55℃的洁净蒸馏水清洗45秒,自然晾干。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开挖培育坑的选地条件为通风的背阴处,土地含水率低于30%。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对基坑底部使用的消毒液为二氧化氯消毒粉稀释液,其浓度为1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江星宇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丽江星宇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8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