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血压管理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4581.1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汪龙鑫;曾丹;秦金玉;姚文迪;朱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stm 模型 智能 血压 管理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血压管理分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硬件平台、云平台及数据分析平台;硬件平台用于对血压及脉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及测量时间数据上传到所述云平台;云平台用于将硬件平台的传来的所述测量结果及所述测量时间进行存储;数据分析平台用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比较。本发明能够根据血压及脉搏数据,拟合形成曲线图,并使用机器学习LSTM模型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专属的血压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进行预警提示;且本发明将用户与同年龄段用户的血压动态均值、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等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有助于用户了解同类用户的健康状况,并据此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血压管理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血压值是人体一项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维持正常的血压才能保证人体的生理活动。我国的高血压人群数量庞大,我国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人数达到2.7亿,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11亿,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0%,而且高血压患者人数还有加快上升的趋势,且集中于中老年群体,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血压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血压情况不能单单看测试的一两组数据,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数据来分析判断血压健康状况,一两组数据只能反映这个时间段的血压状况,血压的趋势、波动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都需要长期的血压数据来验证分析。目前国内的医院和家庭个人分析血压状况基本都是测试一两组数据来判定,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波动等健康状况。
基于上述原因,一个合理且实用的智能血压管理和分析系统对解决上述动态血压分析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方便用户自己测量血压录入系统,这样,用户就可以将自己长期的血压数据存储,并在系统中得以分析血压数据,从而获知自己的血压动态变化趋势、血压评价指标和模型预测的高血压风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血压管理分析系统,对特定标签下(饭后、晨起、运动后等)的血压及脉搏数据进行单独分析,并根据LSTM模型预测未来24小时血压值的大致变化范围以实现对用户血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得到用户的血压健康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血压管理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硬件平台、云平台及数据分析平台;
所述硬件平台用于对血压及脉搏进行测量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及测量时间数据上传到所述云平台;
所述云平台用于将所述硬件平台传来的所述测量结果及所述测量时间进行存储;
所述数据分析平台用于对所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比较。
优选地,所述数据分析平台包括用户注册登陆模块及与所述用户注册登录模块依次连接的数据录入存储模块、数据分析可视化模块、模型预测模块以及同类用户比较模块;
所述数据录入模块与所述硬件平台相连,并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可视化模块、所述模型预测模块及所述同类用户比较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分析可视化模块与所述模型预测模块及所述同类用户比较模块相连;
所述用户注册登录模块用于用户进行注册及登录;
所述数据录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硬件平台及用户自身录入的血压及脉搏信息并进行录入存储;
所述数据分析可视化模块用于对血压及脉搏信息进行分析及显示;
所述模型预测模块用于预测用户未来的血压状况;
所述同类用户比较模块用于与同类用户的血压及脉搏信息进行比较。
优选地,所述数据录入模块能够对一定时间段内的录入的数据添加标签并进行单独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4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