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圆度的室内小基站及天线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4543.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1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硕贝德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1/12;H01Q1/24;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圆度 室内 基站 天线 单元 | ||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的一种高圆度的室内小基站及天线单元,天线单元包括馈电网络、一体化支架和辐射体;一体化支架设置在金属载体上,辐射体设置在一体化支架上,且处于金属载体的边沿;辐射体包括辐射片以及连接辐射片的馈电探针和短路探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辐射片周围加载寄生辐射体,在寄生辐射体上生成与金属载体表面电流反相的电流分布,实现与金属载体表面电流相互抵消,从而满足天线结构表面电流呈相对中心对称分布,即可实现水平方向上不圆度的优化,以此解决天线高集成以及一体化的趋势下,导致辐射体与金属载体表面产生的电流,无法实现相对中心对称分布,即无法满足天线单元水平方向上高圆度的特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圆度的室内小基站及天线单元。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室内小基站装置主要由金属载体、天线单元和天线罩等结构组成。在当下多天线(MIMO)技术兴起之时,常见多个天线单元一般被设置在小基站装置内的边沿处,这种多个天线单元的布局方式,会导致小基站装置结构上的非中心对称,致使小基站装置的天线水平上非均衡辐射,即天线水平不圆度的恶化,导致小基站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会出现通信盲区,降低通信质量。
为了改善这类小基站装置中天线水平方向上的不圆度,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辐射体的馈电探针和短路探针的位置以及数量,从而改变辐射体表面的电流分布,以此与金属载体表面产生的电流形成相对中心对称结构,使天线水平方向上的均衡辐射。
但是,在天线高集成以及一体化的趋势下,一般将多天线集成于一体化支架上,即将辐射体集成于一体化支架上,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天线。但是一体化支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直流接地,以及需要满足天线的电气性能,从而限制辐射体中的馈电探针和短路探针的位置以及数量,导致辐射体与金属载体表面产生的电流,无法实现相对中心对称分布,即无法满足天线单元水平方向上高圆度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圆度的室内小基站及天线单元,以解决天线高集成以及一体化的趋势下,导致辐射体与金属载体表面产生的电流,无法实现相对中心对称分布,即无法满足天线单元水平方向上高圆度的特性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圆度的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馈电网络、一体化支架和辐射体;所述一体化支架设置在金属载体上,所述辐射体设置在所述一体化支架上,且处于所述金属载体的边沿;
所述辐射体包括辐射片以及连接所述辐射片的馈电探针和短路探针,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馈电探针,所述短路探针接地;
所述天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一体化支架上的寄生辐射体,所述寄生辐射体包括耦合端和辐射端,所述耦合端一棱侧与所述辐射片的一棱侧相邻且平行设置,所述辐射端与所述耦合端的连接处结构为折角构造,且所述辐射端向远离所述辐射片的方向偏离。
可选的,所述耦合端和所述辐射端的总长度为λ/4,其中λ为天线单元的信号波波长。
可选的,所述耦合端与所述辐射片的距离为d,d=2mm。
可选的,所述寄生辐射体的耦合端宽度为2mm-3mm,电长度为λ/8。
可选的,所述辐射端相对于所述一体化支架的一棱侧水平贴合设置,所述辐射端的宽度为所述耦合端宽度的两倍。
可选的,所述耦合端的长度等于所述辐射端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馈电探针和所述短路探针均设置在所述一体化支架的对角外侧;且与所述一体化支架的一棱侧贴合设置。
可选的,所述馈电探针和所述短路探针分别设置在所述一体化支架的相邻两棱侧;所述耦合端平行贴合所述辐射片内侧棱边设置。
可选的,所述馈电探针和所述短路探针设置在所述一体化支架的对角内侧;所述耦合端平行贴合所述辐射片外侧棱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硕贝德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硕贝德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4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