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锂电池剩余循环寿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3025.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慧智能源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92;G01R31/387;G01R31/367;G06F30/27;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随机 森林 模型 预测 锂电池 剩余 循环 寿命 方法 | ||
1.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锂电池剩余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采集:采集储能电站运行过程中锂电池的实际运行数据作为数据集;
步骤2,数据清洗:对采集上来的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无效、异常的数据点,保留有效的数据点,得到清洗后的数据集;
步骤3,特征选择:根据清洗后的数据集构造特征数据,并分析特征数据间的相关性选取特征数据,特征数据包括充电电量、充电时长、充电倍率、SOC极差、电压极差、平均电压、平均温度、累计充电次数;
步骤4,模型选择:选择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选取锂电池充电电量作为模型输出,锂电池充电时长、充电倍率、SOC极差、电压极差、平均电压、平均温度、累计充电次数作为模型输入;
步骤5,模型训练及评价:根据清洗后的数据集的大小,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来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打分,模型评价标准采用决定系数R2,同时做出ROC曲线,直观观察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
决定系数:
其中,为待拟合数值,其均值为,拟合值为,
步骤6,模型输出: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将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保存待用;
步骤7,剩余寿命预测:根据训练得到的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对储能电站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进行预测;
步骤71,将相同条件下的锂电池充电时长、充电倍率、SOC极差、电压极差、平均电压、平均温度、累计充电次数作为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的自变量;
步骤72,累计充电次数+1;
步骤73,将自变量作为输入代入训练得到的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计算出锂电池的日充电电量;
步骤74,当锂电池的日充电电量 额定容量*80%时,输出累计充电次数;否则返回步骤72;
步骤75,剩余充电次数预测值 = 步骤74输出的累计充电次数 – 步骤71的累计充电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锂电池剩余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折交叉验证方法如下:
步骤51、将全部训练集S分成5个不相交的子集,训练集S中的训练样例个数为 m,那么每一个子集有 m/5 个训练样例,相应的子集称作 {s1,s2,…,s5};
步骤52、每次从分好的子集中拿出一个作为测试集,其它4个作为训练集;
步骤53、训练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
步骤54、将测试集代入训练好的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中,计算决定系数R2值;
步骤55、计算5次求得的决定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随机森林回归大数据模型的准确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锂电池剩余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锂电池以单簇电池为基本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锂电池剩余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单簇电池的电池簇SOC、电池簇SOH、电池簇最低温度、电池簇最高温度、电池簇平均温度、电池簇最低电压、电池簇最高电压、电池簇平均电压、电池簇总电压、电池簇日充电电量、电池簇日放电电量、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电流、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电流、电池簇状态、电池簇电流、电池簇累计充电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锂电池剩余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慧智能源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慧智能源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30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