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3000.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唐豪;高鹤;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8;F24F13/20;B60H1/00;B60H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体微 环境 调节 装置 | ||
1.一种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调温箱(1)、近体部件(30),热电调温箱(1)与近体部件(30)连接,其中:
所述热电调温箱(1)包括箱体(17),以及设置在箱体(17)内的蜗壳风机(11)、热电调温模块(13)、缓冲电源(24)、电路控制器(16),热电调温模块(13)设置有一个进风口(26)和两个出风口,两个出风口分别输出热端风(27)和冷端风(28),进风口(26)通过波纹管(12)与蜗壳风机(11)的出口端连接,输出冷端风(28)的出口与近体部件(30)连接;电路控制器(16)分别与热电调温模块(13)和蜗壳风机(11)连接,用于提供电源和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器(16)还连接有电源线(18)和控制器连线(25),电源线(18)和控制器连线(25)引出于箱体(17)外,电源线(18)用于连接电源,控制器连线(25)连接控制器(31);缓冲电源(24)分别与热电调温模块(13)和蜗壳风机(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调温模块(13)包括热电元件(19)、阻风隔板(22)和模组壳体(29),模组壳体(29)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26)和两个出风口,阻风隔板(22)为摆线形,设置于模组壳体(29)内热电元件(19)的后方,并将模组壳体(29)的出风口分隔为主流端出口(15)和次流端出口(14),主流端出口(15)用于输出冷端风(28),次流端出口(14)用于输出热端风(27),热电元件(19)位于模组壳体(29)内部,热电元件(19)靠近主流端出口(15)的一侧设置有主流端散热片(21),热电元件(19)靠近次流端出口(14)的一侧设置有次流端散热片(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体部件(30)为坐垫(3)、背垫(2)、衣服、床垫、沙发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体部件(30)为坐垫(3)、背垫(2)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时,近体部件(30)安装于座椅上,近体部件(30)与座椅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内支撑,近体部件(3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支撑;近体部件(30)通过导风管道(4)与热电调温箱(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3)和背垫(2)的表面设置有表面气孔(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4)位于座椅的前方,热电调温箱(1)自由悬挂于座椅前方,或者是固定于座椅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4)位于座椅的后下方,热电调温箱(1)自由悬挂于座椅后下方,或者是固定于座椅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调温箱(1)通过导风板(7)与近体部件(30)连接,导风板(7)的材质为硬质材料,导风板(7)内部设有分流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7)上与热电调节模块(13)所在方向的反向位置开设有栅格(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体微环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器(16)与热电调温模块(13)通过模组供电线路(33)和温度反馈线路(34)连接,电路控制器(16)通过风机供电及控制线路(32)与蜗壳风机(11)连接,电路控制器(16)通过温度反馈线路(34)获得热电调温模块(13)的反馈温度,并通过控制器(31)控制蜗壳风机(11)调节风力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30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