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浸液式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给运动负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2956.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6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罗福源;颜见炳;尹涓;邓振领;陈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浸液 电火花 切割 机床 进给 运动 负载 方法 | ||
1.一种减小浸液式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给运动负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影响工件相对于电极丝的进给运动的条件下,即以加工过程中液槽与工件、丝臂不发生干涉为前提条件,首先,根据工件加工进给路径反向计算液槽内丝臂相对工件的运动包络区;其次,通过减小该运动包络区以外的液槽空间来减小液槽的有效容积,从而减小工件液的重量,减轻机床进给运动的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根据工件加工进给路径反向计算液槽内丝臂相对工件的运动包络区时应根据工件加工路径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具有切入切出点的工件,包括5个步骤:1)根据工件与电极丝的当前位置规划工件切入点与电极丝中心点之间的加工前运动路径;2)规划工件内部路径加工结束后的从切出点到工件停止点之间的加工后运动路径,并对该路径以电极丝为中心进行垂直镜像与水平镜像操作,得到加工后反向运动路径;3)从电极丝中心点开始,将加工前运动路径、工件内的加工路径与加工后反向运动路径依次首尾相接,得到运动包络线;4)将运动包络线复制四份,分别平移到液槽内丝臂上,使4条运动包络线的起点分别与丝臂的4个顶点重合,并将4条运动包络线的终点连接成四边形,得到平移后的液槽内丝臂轮廓;5)根据4条运动包络线以及平移前后的液槽内丝臂轮廓线的相互包络关系,取最外部的运动包络线和丝臂轮廓构成液槽内丝臂相对工件的运动包络区;
2)对于加工路径全部在内部没有切入切出点的穿孔型工件,包括3个步骤:1)求取工件内加工路径的外接矩形;2)根据外接矩形的四个顶点计算加工路径与电极丝中心的上、下、左、右偏距,依次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通过减小运动包络区以外的液槽空间来减小液槽的有效容积是指在不改变液槽形状大小的前提下,在液槽内丝臂相对工件的运动包络区以外的液槽空间中,通过置入若干个中空密闭的容器或轻质不透水的物块,从而间接减小液槽的有效容积,排出液槽中多余的工作液,减小工件液的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为将置入物快速固定于液槽中,避免置入物上浮到液面应在需要固定置入物的位置紧贴着液槽的内壁平行布置一系列的U型通用支架,支架上设有大量的卡扣或卡口,借助卡扣或卡口以挡压、捆绑或嵌扣的方式将置入物固定于工作液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减小运动包络区以外的液槽空间来减小液槽的有效容积是指根据液槽内丝臂相对工件的运动包络区的形状与大小量身订制专用的液槽,从而直接减小液槽的容积,减小工件液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29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