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数据存储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2914.7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9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关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快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32;G06F21/31;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曹利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技术 数据 存储 方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数据存储方案,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数据接收,首先数据在采集过后会传输给总服务器,总服务器接收数据信息;步骤二:提取数据,将数据进行提取,并且进行分类。本发明通过利用多组存储服务器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别储存,从而能够分担负荷的同时,提高了存储效率,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单独的存储服务器发现存储数据的异常时,及时的反馈给总服务器,总服务器对上一传输路径的数据及时的进行保存,从而保证数据在存储服务器丢失后,能够完整的进行保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同时通过随机密码系统进行随机设定密码,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保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数据存储方案。
背景技术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在现今的社会,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他的优势,它占领的领域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O2O、物流配送等,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有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产品销售量的预测,精确的营销范围以及存货的补给已经得到全面的改善与优化。
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传统的网络存储系统采用集中的存储服务器存放所有数据,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点,不能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要,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但是,现有的分布式存储网络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出现数据异常时,数据容易出现丢失的情况,在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想要找回数据往往比较困难,而且现有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加密性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数据存储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数据存储方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数据存储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接收,首先数据在采集过后会传输给总服务器,总服务器接收数据信息;
步骤二:提取数据,将数据进行提取,并且进行分类;
步骤三:保护数据,将分类处理后的数据信息经过随机密码系统进行保护;
步骤四:将密码保护后的数据进行分类传送给各个存储服务器;
步骤五:各个储存服务器确定接收数据的情况并反馈给总服务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随机密码保护系统具体包括:
步骤一:将传送过来的分类数据进行整理成分段式私密数据;
步骤二:将私密数据通过总服务器传送给手机终端,并且通过手机终端设定密码,并且设定为双重密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提取数据具体包括:
步骤一:通过算法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且标记时间节点以及数据储存节点;
步骤二:将各个数据存储节点反馈给总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快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快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2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