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高强度外围护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1243.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潘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孝东 |
主分类号: | E06B7/22 | 分类号: | E06B7/22;E06B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2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高强 度外 围护 构件 | ||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高强度外围护构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两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窗柱,所述窗框的顶端开设有槽,且在槽内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端放置有窗扇,所述窗扇的两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与遮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窗柱的两侧下端开设有孔,且与孔高度对应的窗柱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气体交换室,所述气体交换室的一侧与弹性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窗扇的推动,挤压弹性气囊内的气体,使其通过气流孔进入气囊胶条内,使气囊胶条膨胀,达到密封窗扇的目的,提高了窗框与窗扇间的密封性,且气体管使窗扇两侧的气囊胶条始终保持等压状态,其密封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高强度外围护构件。
背景技术
建筑外围护结构,是指构成建筑空间的、用来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通常包括外墙、外窗、外门、屋顶等,既保证了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又满足了保温、隔热、采光、通风等各种要求。而外窗作为人居建筑中沟通内外环境的重要建设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外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其一,传统的外窗通常是通过在窗扇和窗框上安装鸭嘴胶条来使其具有密封功能,但密封胶条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和磨损,加速鸭嘴胶条老化,影响窗框与窗扇之间的密封性能,严重时会出现渗漏现象并对墙体造成损伤;其二,窗扇的推拉功能的实现是通过窗框凹槽内的滑轨,而凹槽内易沉积灰尘,且灰尘难以清理,最终导致导轨处灰尘沉积现象严重,阻碍窗扇的推拉。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外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高强度外围护构件,具备通过窗扇的推动使弹性气囊对气囊胶条进行充气,从而提高外窗的密封性能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高强度外围护构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两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窗柱,所述窗框的顶端开设有槽,且在槽内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端放置有窗扇,所述窗扇的两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与遮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窗柱的两侧下端开设有孔,且与孔高度对应的窗柱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气体交换室,所述气体交换室的一侧与弹性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气囊的另一端与窗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体交换室的中部开设有气流孔,位于所述气流孔四周的气体交换室部分固定连接有小磁铁,所述气体交换室的中部两侧开设有孔,且通过孔固定连接有气体管,与所述气体管对应位置的窗框处开设有孔,且气体管通过孔与气囊胶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囊胶条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间隔板,所述气囊胶条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间隔板,且第二间隔板位于第一间隔板的外侧,所述第一间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气囊胶条所构成的缝隙处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间隔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间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挡板和气囊胶条所构成的缝隙处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外侧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气囊胶条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囊胶条内侧与窗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胶条的一侧开设有孔,且孔的位置位于窗框的内侧端,所述第一间隔板位于有孔一侧的内部,所述第二间隔板位于非有孔一侧的内部,所述第一间隔板位于第二间隔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内部分为内外两部分,且内部分别放置有一个窗扇,对应所述窗扇左右两侧的窗柱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交换室,对应所述窗扇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对应所述窗扇的内外两侧的放置有气囊胶条,所述气囊胶条的数量为一侧各两个,且两个气囊胶条为以窗框的中部为分割点、并排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气囊的展开膨胀高度与窗框的高度齐平。
优选的,所述气流孔的长度较遮挡板的长度小2厘米,所述气流孔和小磁铁的长度总和与遮挡板的长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孝东,未经潘孝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的节能补光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