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电池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8858.X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任美玲;沈玉鹏;刘宪文;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天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52 | 分类号: | H01M6/52;H01M10/54;F26B2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电池 回收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电池回收装置,包括外箱和支撑横梁,所述外箱内侧壁与水平的支撑横梁一端连接;本发明的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滑座沿着导杆移动,直至第二滑座底侧通过支撑板安装的活动座穿过料口,此时将电池放置到活动座的存放槽内,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活动座移动至外箱内部,此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进而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座沿着滑槽移动,直至第一滑座的限位槽与限位转板接触,此时第一滑座停止移动,支撑板上的第三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支撑板旋转180°,此时存放槽内的电池自动落入支撑臂上安装的回收斗内,完成电池的自动分类回收,便于后续电池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电池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对已使用过的电池进行收集,防止其进入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行为,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如果随意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一来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二来可以对其中有用的成分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
现有的电池回收装置一般直接将不同规格的电池全部收集到箱体内,但是不同的电池后续的处理方式不同,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影响电池的回收效率;同时部分电池回收时其表面会沾附水分,长期堆放不处理会导致电池出现腐败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电池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电池回收装置一般直接将不同规格的电池全部收集到箱体内,但是不同的电池后续的处理方式不同,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影响电池的回收效率;同时部分电池回收时其表面会沾附水分,长期堆放不处理会导致电池出现腐败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型电池回收装置,包括外箱和支撑横梁,所述外箱内侧壁与水平的支撑横梁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横梁顶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横梁另一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且位于滑槽内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且位于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滑座;
所述第一滑座一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滑座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第一滑座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安装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底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侧转动安装有活动座;
所述支撑横梁外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限位臂,所述限位臂顶端外侧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限位臂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等距离安装有限位转板,所述支撑横梁底侧且位于限位臂下方安装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底端顶侧安装有回收斗;
所述活动座外端顶侧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底侧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通道连接,且连接通道与活动座内部安装的热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箱外侧安装有若干个开关,且开关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以及第四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箱外侧开设有料口,且料口和活动座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座和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座外侧对称安装有导杆,且导杆和第二螺纹杆外端均安装有挡板,且导杆均贯穿第一滑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内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支撑板与活动座连接。
一种环保型电池回收装置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天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天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8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