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层建筑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6961.0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琨;王辉;王开强;李迪;刘威;李霞;周勇;叶贞;张维;吕方韬;章磊;王俊翔;吴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2 | 分类号: | B66B9/02;B66B9/16;B66B11/00;B66B11/04;B66B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多轿厢 循环 运行 电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竖向井道包括至少一个上行竖向井道和下行竖向井道,相邻的竖向井道之间设有中间墙体,轿厢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回转井道,设置在最顶层、最底层和其它任意需要的楼层,使得相邻的竖向井道连通为一体;回转机构,设置在回转井道中,用于将从其中一个竖向井道运行到回转机构中的轿厢,进行旋转运载到另一个相邻的竖向井道中。本发明通过对竖向井道进行功能分工,轿厢上行到最顶层时通过回转机构旋转至下行竖向井道,轿厢下行到最底层时通过回转机构旋转至上行井道,如此循环,从而能够在两个竖向井道中设置多部轿厢运行,节省电梯的占用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电梯一个轿厢占用一个井道,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电梯的运输效率大大降低,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为了满足运输需求,不得不布置多达数十部甚至上百部电梯,如此一来,电梯占用高层建筑的面积越来越大,进而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积,不利于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能够在较少的井道中布置多个轿厢运行,提高轿厢的利用率,减少电梯占用面积。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层建筑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井道,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内的至少一个上行竖向井道和至少一个下行竖向井道,上行竖向井道供轿厢向上运行,下行竖向井道供轿厢向下运行,相邻的竖向井道之间设有中间墙体,轿厢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回转井道,设置在最顶层、最底层和其它任意需要的楼层,使得相邻的竖向井道连通为一体;
回转机构,设置在回转井道中,用于将从其中一个竖向井道运行到回转机构中的轿厢,进行旋转运载到另一个相邻的竖向井道中。
按上述方案,一个上行竖向井道、一个下行竖向井道、以及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回转井道构成回字形,作为一组;
若干轿厢从上行竖直井道向上运行至最顶层的回转井道中,由最顶层的回转井道中的回转机构旋转至下行竖直井道中,轿厢在下行竖直井道中向下运行至最底层的回转井道中,由最低层的回转井道中的回转机构旋转至上行竖直井道中。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机构包括上回转机构、下回转机构、回转轴、回转架体和回转驱动机构;其中,
上回转机构通过上回转支座连接在上回转支座固定架体上,上回转支座固定架体与所述墙体固定;下回转机构通过下回转支座固定在回转井道的底部;回转轴设置在上回转机构和下回转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的回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回转架体套设在回转轴上随回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回转架体包括两个对称的框架,每个框架对应一个竖向井道,且框架的内部大小与所述的轿厢相匹配。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竖向井道内壁沿竖直方向布设有墙体附着齿条轨道;所述的框架内壁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架体附着齿条轨道,与所述墙体附着齿条轨道相对应;轿厢外壁设有与所述的墙体附着齿条轨道和架体附着齿条轨道相啮合的齿轮,齿轮通过减速箱与驱动电机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最顶层的回转井道的底部为中间墙体,最顶层的回转井道中的下回转机构通过下回转支座固定在中间墙体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井道设置在最底层,回转井道的底部与最底层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回转支架固定架体包括横梁,横梁之间设有供轿厢穿过的空间。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架体内设有限位传感器和锁紧机构,所述的轿厢内设有控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6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