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压簧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5234.2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1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太动力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5/00 | 分类号: | B21F35/00;B21F11/00;B21F23/00;B24B19/00;B24B47/12;B24B2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九方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8 | 代理人: | 张文婷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压簧 | ||
本发明公开了弹簧制造领域的多功能压簧机,包括框架和切割装置,所述框架的左侧表面安装有挡板,所述打磨轮的侧面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运输轮的侧面安装有衔接杆,所述扇形齿轮的侧面安装有摇杆,所述扇形齿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转轮的表面刻蚀有限位孔,且滑杆的尾部安装有伸缩环,所述伸缩环的侧面偏离安装有液压杆,所述限位轮的顶部偏离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安装有套杆,所述旋转杆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档杆表面安装有弹簧,当需要制造不同直径的弹簧时,可通过旋转转轮,使得滑杆带动伸缩环构成伸缩结构,以此来调节伸缩环所围成圆的直径,以此来生产不同型号的弹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生产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压簧机。
背景技术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它一般都是用钢作为材料来制成,目前,弹簧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压簧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压簧机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弹簧的生产效率,且能满足多种形状的弹簧生产,为弹簧制造业带来巨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的压簧机不具备弹簧直径调节功能,一种型号的压簧机往往只能生产出一种型号的弹簧,且在钢材生产成弹簧前不具备打磨钢材的功能,导致弹簧生产出来表面很粗糙,为此我们提出多功能压簧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压簧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很多的压簧机不具备弹簧直径调节且没有对钢材进行打磨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压簧机,包括框架和切割装置,所述框架的左侧表面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底部偏离安装有打磨轮,所述打磨轮的侧面安装有第一传动轮,且第一传动轮的侧面偏离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安装有第一运输轮,所述第一运输轮的表面安装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侧面偏离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关于第一运输轮的对立面安装有连动杆,且连动杆的侧面安装有第二运输轮,所述第二运输轮的侧面安装有衔接杆,且衔接杆的顶部安装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侧面安装有摇杆,所述扇形齿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切割装置偏离安装于第一螺纹杆的侧面,且切割装置的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切割装置的地步偏离安装有下切割刀,且下切割刀的侧面偏离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表面刻蚀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侧镶嵌有滑杆,且滑杆的尾部安装有伸缩环,所述伸缩环的侧面偏离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侧面安装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的顶部偏离安装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地步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安装有套杆,所述旋转杆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档杆,所述档杆表面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轮与框架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打磨轮为一体式设计,且第一传动轮与传动杆的位置关系为相互交错设置,当传动杆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打磨轮旋转。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杆与第一运输轮为一体式设计,所述第一运输轮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并通过传动杆与第一传动轮带的打磨轮构成旋转结构,该设备在对材料进行加工前能对其进行打磨处理,增加材料表面的光滑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动杆与第一运输轮和第二运输轮均为固定安装,所述连动杆节点为轴连接,且第一运输轮通过第一电机与连动杆带动第二运输轮构成旋转结构,使其能够对材料进行加持,通过旋转对材料进行运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摇杆与扇形齿轮为固定连接,所述扇形齿轮与第一螺纹杆为活动连接,所述衔接杆与第一螺纹杆为一体式设计,且摇杆通过第一螺纹杆与衔接杆带动第二运输轮构成升降结构,以此来调节与第一运输轮之间的距离,使得两组运输轮能够传送不同规格的材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与限位孔为滑动连接,所述伸缩环为断开式设计,且伸缩环通过转轮和滑杆构成伸缩结构,以此来改变伸缩环的直径,使得该设备能够生产多种规格的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太动力弹簧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太动力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5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吹膜包容方法
- 下一篇:调控玉米叶片衰老的主效QTL及其分子标记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