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1035.4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飞;史文斌;孟德君;潘若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 ||
本申请属于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引气管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气管,该引气管引气端截面的前缘为半椭圆形,可在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两相邻静子叶片间设置,与压力测试仪表连接,以能够实时监测压气机是否发生喘振,其引气端在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两相邻静子叶片间设置,可减轻气流在前缘的绕流程度,降低前缘峰值马赫数,减少局部超音区,以及减少占据叶栅通道流通面积,保证叶栅通道的流通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引气管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气管。
背景技术
为确保发动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需要实时监测其中的压气机是否发生喘振,为此,多设置压力测试仪表通过引气管对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压力进行监测,若监测压气机末级静子叶栅压力超过阈值,则认为压气机发生喘振,该种技术方案需要将引气管的引气端设置在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两相邻静子叶片间,当前,引气管引气端截面前缘、尾缘多设计为圆弧,前缘、尾缘间直线过渡,如图1所示,该种形式的引气管引气端截面存在以下缺陷:
1)、占据叶栅通道流通面积较大,严重降低叶栅流通通道的有效流通面积,致使叶栅通道流通能力降低;
2)、尾缘产生强尾迹区域,形成大范围低压区,流速分布不均,总压损失较大,如图2-4所示。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气管,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引气管,该引气管引气端截面的前缘为半椭圆形。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引气管中,其引气端截面的前缘、尾缘间弧形过渡。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引气管中,其引气端截面的两个弧形边缘相交形成尾缘。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引气管中,其引气端截面的尾缘为半椭圆形。
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提供一种引气管,该引气管引气端截面的前缘为半椭圆形,可在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两相邻静子叶片间设置,与压力测试仪表连接,以能够实时监测压气机是否发生喘振,其引气端在压气机末级叶栅通道两相邻静子叶片间设置,可减轻气流在前缘的绕流程度,降低前缘峰值马赫数,减少局部超音区,以及减少占据叶栅通道流通面积,保证叶栅通道的流通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引气管在叶栅通道中设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叶栅通道进口速度分布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叶栅通道出口速度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叶栅通道速度分布云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引气管在叶栅通道中设置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叶栅通道进口速度分布与图1所示叶栅通道进口速度分布的对比图;
图7是图5所示叶栅通道出口速度分布与图1所示叶栅通道出口速度分布的对比图;
图8是图5所示叶栅通道速度分布云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引气管引气端截面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引气管在叶栅通道中设置时叶栅通道进口速度分布与图1所示叶栅通道进口速度分布的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1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