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类不均衡数据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状态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0292.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宇;刘惠;郏维强;张朔;张栋豪;谭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8/2411 | 分类号: | G06F18/2411;G06F18/23;G06F18/214;G06N3/09;G06N3/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均衡 数据 产品 关键 零部件 状态 分类 方法 | ||
1.一种针对类不均衡数据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状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产品关键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已经具有标签的传感器数据及其标签作为源训练集,标签分类为少数类样本和多数类样本的两类样本数据,获取与源训练集在相同场景下产品关键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未具有标签的传感器数据作为辅助训练集,对所述辅助训练集和源训练集进行预处理;
所述步骤S1中,产品关键零部件主要指机电产品的关键零部件;
S2.利用引导聚类算法Bagging对源训练集中的多数类样本采用自助采样方法依次进行连续N次欠采样处理,每次欠采样处理结果作为一个多数类子集,从而获得N个多数类子集,并将每个多数类子集分别与源训练集中的少数类样本进行组合构成一个相对均衡的子数据集,从而获得N个相对均衡的子数据集;
S3.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作为Bagging算法的基分类器,利用步骤S2中的N个子数据集并行训练N个SVM分类器,然后采用训练后的N个SVM分类器分别对辅助训练集进行少数类和多数类的分类预测获得预测结果,采用投票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选择获得最终预测结果;
S4.取出辅助训练集中被步骤S3中的最终预测结果归为少数类的数据,并设置标签为少数类辅助数据,并将少数类辅助数据添加到源训练集中,获得重构后的源训练集;
S5.构建基于双向门控循环网络的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并利用重构后的源训练集对模型进行监督训练;
S6.将待预测的传感器数据经过与S1步骤相同的预处理后输入深度学习分类模型中,获得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类不均衡数据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状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缺失值处理、数据标准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类不均衡数据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状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N个SVM对辅助训练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得到N个预测结果,采用投票法综合各个SVM对应获得的分类预测结果进行判断,对辅助训练集中每个数据在各个SVM中获得的分类预测结果数量最多的结果作为该数据的分类预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类不均衡数据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状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在深度学习分类模型的训练中,增大原有源训练集中的少数类样本的权重,同时减小辅助少数类辅助数据的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类不均衡数据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状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如下:
S51.模型建立:深度学习分类模型的结构依次为输入层、连续两层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连续两层全连接网络和输出层,在两层全连接网络之间添加连接上随机失活层(dropout);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训练时的损失函数为交叉熵函数,学习器采用Adam优化算法;
S52.训练数据权重调整:增大源训练集中的每个少数类样本的权重,设置为w11;降低新增添加的源训练集中的少数类辅助数据的权重,设置为w21;
S53.利用更新后的源训练集对S51中建立的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进行监督训练,得到最终分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2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