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网智能开关融合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7090.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枫;李哲;郑文浪;胡常洲;朱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品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智能 开关 融合 行波 故障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一种配电网智能开关融合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线路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网的分布情况,间隔设置多个监控设备并连入配电网,监控设备包括工频电压传感器、工频电流传感器、行波电流互感器、智能开关,工频电压传感器、工频电流传感器、行波电流互感器集成在智能开关上;工频电压传感器、工频电流传感器、行波电流互感器监测各自位置的电压、电流、行波信号;根据监测到的电压或电流,通过智能开关确定故障点的故障区间;根据确定的故障区间,通过智能开关确定在故障区间中监测到的行波信号,并计算故障点的位置。本申请利用配电网上分布的智能开关来实现快速精确定位故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路故障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网智能开关融合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相较于输电线路,配电网中的配电线路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当发生故障时,故障位置的查找难度大,致使供电可靠性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在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快速精准地查找到故障点所在的具体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配电线路线长、点多、面广,通道复杂,故障及其原因复杂多样,加之线路分支多,故障过渡电阻大,故障信号难以有效检测等,使得精确定位非常困难。
相关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能够精确定位故障点的方案,但存在算法较为复杂的情况,如公开号为 CN111398738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公开了以下步骤:步骤1,以故障定位装置和线路/支路末端为边界确定故障定位域,并构建故障定位矩阵;步骤2,量测定位节点的零线模时间差,并构建各个故障定位节点的零线模到达时间差值矩阵;步骤3,确定最小值所对应节点为该故障时全网主定位点及其定位域;步骤4,选取定位域边界中时差最小节点并确定其定位域;步骤5,确定可能的故障区域;步骤6,针对可能的故障区域根据故障定位规则进行故障定位。
同时,上述专利也提及到了目前在配电网中采用行波查找故障的定位装置一般安装在线路或支路末端,而末端在定位装置发生动作时容易受到大量谐波的干扰,而不在线路末端安装定位装置,则几乎无法解决如何划分定位区间的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定位区间的划分都存在问题时,故障点具体位置的定位就更难采用行波进行定位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网智能开关融合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及系统,利用配电网上的智能开关的分布,通过在智能开关上集成多类传感器来实现快速精确定位故障的目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智能开关融合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包括:
根据配电网的分布情况,间隔设置多个监控设备并连入所述配电网,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工频电压传感器、工频电流传感器、行波电流互感器、智能开关,且所述工频电压传感器、工频电流传感器、行波电流互感器集成在所述智能开关上;
所述工频电压传感器、工频电流传感器监测各自位置的电压、电流,所述行波电流互感器监测各自位置的行波信号;
根据监测到的电压或电流,通过所述智能开关得到对应位置的参数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点的故障区间;
根据确定的故障区间,通过所述智能开关确定所述故障区间中的行波电流互感器,并调用所述故障区间中的行波电流互感器监测到的行波信号,计算所述故障点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智能开关包括一二次融合开关。
优选地,所述根据确定的故障区间,通过所述智能开关确定所述故障区间中的行波电流互感器,并调用所述故障区间中的行波电流互感器监测到的行波信号,计算所述故障点的位置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确定的故障区间,通过所述智能开关确定所述故障区间中故障点上下游的行波电流互感器;
调用所述故障区间中的行波电流互感器监测到的行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品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品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