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主运输管道用沉淀及过滤一体式连接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6988.1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辰阳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运输 管道 沉淀 过滤 体式 连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主运输管道用沉淀及过滤一体式连接件,主要包括两处水平连接管道、沉淀管道、过滤管道和杂质储存管道,其中,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管道阀,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一端均通过法兰盘与污水主运输管道的相对接,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沉淀管道以及过滤管道与杂质储存管道的一端相固定,过滤管道内侧顶部固定有过滤网,杂质储存管道的底部侧面设置有第二管道阀。本发明为污水主运输管道用沉淀及过滤一体式连接件,主要用于污水主运输管道内无法溶于污水中砂石颗粒的沉淀及过滤,以防止砂石颗粒长期堆积堵塞污水主运输管道,其整体组成结构简单,前期投入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均较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主运输管道用沉淀及过滤一体式连接件。
背景技术
污水管道系统由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的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组成。污水由支管流入干管,再流入主干管,最后流入污水处理厂。管道由小到大,分布类似河流,呈树枝状,与给水管网的环流贯通情况完全不同。目前的污水管道系统内污水中的悬浮物通常会在支管内进行过滤,只有污水的沉淀颗粒物会伴随污水达到主干管内,如砂石等,由于主干管为大型管道,主干管并不便于拆卸维修,当主干管内的沉淀颗粒物堆积较多时,会对主干管内污水的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污水主运输管道用沉淀及过滤一体式连接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污水管道系统内污水中的悬浮物通常会在支管内进行过滤,只有污水的沉淀颗粒物会伴随污水达到主干管内,如砂石等,由于主干管为大型管道,主干管并不便于拆卸维修,当主干管内的沉淀颗粒物堆积较多时,会对主干管内污水的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等缺点,而提出一种污水主运输管道用沉淀及过滤一体式连接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两处水平连接管道、沉淀管道、过滤管道和杂质储存管道,所述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管道阀,所述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一端均固定有法兰盘,其中一处水平连接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沉淀管道与杂质储存管道的一端相固定,其中另一处水平连接管道的另一端通过过滤管道与杂质储存管道的一端相固定,所述过滤管道的内侧顶部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中均匀设置有多处过滤孔,所述杂质储存管道的底部侧面设置有第二管道阀。
优选的,所述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沉淀管道以及过滤管道与杂质储存管道的同一端焊接固定,沉淀管道、过滤管道以及杂质储存管道三者之间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水平连接管道水平设置,两处水平连接管道的一端均通过其法兰盘与污水主运输管道相对接。水平连接管道主要用于与污水主运输管道的对接固定,通过水平连接管道顶部的第一管道阀可以开启或阻断污水的流通。
优选的,所述沉淀管道和过滤管道均倾斜设置,沉淀管道和过滤管道的高度均低于水平连接管道的高度,沉淀管道以及过滤管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45°,沉淀管道与过滤管道之间的夹角为90°。沉淀管道主要用于污水中砂石颗粒物的沉淀,污水主运输管道在停止流通污水后,由于沉淀管道和过滤管道的高度均低于水平连接管道的高度,污水中砂石颗粒物受其重力影响会向沉淀管道内堆积,砂石颗粒物经沉淀管道会直接落入杂质储存管道内堆积,以此达到沉淀效果。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半球型滤网,其中,过滤网与过滤管道内侧焊接固定,过滤网中的过滤孔均为通孔。过滤管道主要用于污水中砂石颗粒物的过滤,污水主运输管道在流通污水时,污水由沉淀管道向过滤管道流通,部分砂石颗粒物会伴随污水的冲击到达过滤管道,经过滤管道内侧顶部的过滤网的阻挡,以减少砂石颗粒物再次进入污水主运输管道内。其中,由于过滤网为半球型滤网,弧面的滤网能够保证每一点受力相同,要优于平面滤网在某处部位存在应力集中,能有效抵挡污水对过滤网的冲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辰阳,未经黄辰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