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防漏结构的蓄电池中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4145.4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毛锦敏;钦晓峰;汪章杰;龙洋洋;陆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86 | 分类号: | H01M50/186;H01M50/172;H01M50/148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徐赣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防漏 结构 蓄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防漏结构的蓄电池中盖结构,涉及中盖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端面均布有若干排气部的中盖本体,中盖本体外侧面的一侧设有正极安装座和负极安装座,正极安装座和负极安装座内均配合安装有导电片;中盖本体的内侧面边缘处设有凸棱二,凸棱二的内侧还均布有若干个由凸棱一构成的封闭环体,封闭环体,封闭环体与排气部一一对应;凸棱一与凸棱二之间形成深槽一,同时相邻的两凸棱一之间也形成深槽二,同时深槽一与深槽二连通处设有槽孔,有槽孔的端口设有槽口。本发明通过中盖本体内侧面形成的深槽一、槽孔和深槽二与蓄电池底座设有的凸起结构配合,通过在深槽一、槽孔和深槽二的底面安装密封条,完成密封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盖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防漏结构的蓄电池中盖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也称二次电池或称贮能电池。电池在工作时,在两极上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因此可用充电的方法使两极活性物质恢复到初始状态,使电池得以再生,充电和放电能够反复多次循环使用。
蓄电池与外部电联接器连接的极柱是从电池盖伸出,即正、负极柱从同一个电池盖上的通孔中穿过,这样蓄电池极柱的密封就成为蓄电池制造业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现有中、大型蓄电池极柱的密封结构主要有环氧树脂密封和铅套密封。通过环氧树脂与极柱四周以及电池盖材料之间的粘结实现密封。上时间的使用后出现环氧树脂老化,发生渗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防漏结构的蓄电池中盖结构,通过中盖本体内侧面形成的深槽一、槽孔和深槽二与蓄电池底座设有的凸起结构配合,通过在深槽一、槽孔和深槽二的底面安装密封条,完成密封安装,避免安装后的蓄电池发生泄漏;另外每一排气部对应一封闭环体实现分区密封,有效提高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中盖结构易发生内部液体渗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防漏结构的蓄电池中盖结构,包括端面均布有若干排气部的中盖本体,所述中盖本体外侧面的一侧设有正极安装座和负极安装座,所述正极安装座和负极安装座内均配合安装有导电片;所述中盖本体的内侧面边缘处设有凸棱二,所述凸棱二的内侧还均布有若干个由凸棱一构成的封闭环体,所述封闭环体,所述封闭环体与排气部一一对应;所述凸棱一与凸棱二之间形成深槽一,同时相邻的两凸棱一之间也形成深槽二,所述深槽一与深槽二之间相互连通,同时深槽一与深槽二连通处设有槽孔,所述有槽孔的端口设有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部设有六个,六个排气部沿中盖本体外侧面的中心线对称分为两排。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部包括中盖本体外侧面上形成的凸壳结构一,所述凸壳结构一的底面复合有排气柱。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安装座包括凸壳机构二和管体,所述凸壳机构二的底面向中盖本体内侧延伸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出口端内侧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上配合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凸壳机构二的底面还设有凸台一和凸台二,所述凸台二设有两个,并分布在凸壳机构二的底面的两转角处,同时凸壳机构二的一侧面上设有的凸台一位于两凸台二的对称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的上设有与凸台一对应的限位凸起一,和设有与两凸台二对应的限位凸起二,同时所述导电片设有的接电端伸出凸壳机构二。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的环体结构搭接在管体的外端口上,通过穿过导电片和管体的铆钉固定在凸壳机构二内;安装后的导电片的限位凸起二与凸台二上的定位槽配合安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电池使用寿命的记录芯片
- 下一篇:一种影像科患者检查核对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