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故障精确诊断的大数据智能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3108.1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包包(北京)聚合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故障 精确 诊断 数据 智能化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故障精确诊断的大数据智能化系统,其包括故障点识别模块和汽车配件确定模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诊断设备技术依靠报码机理过度依赖个体经验,缺乏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智能化诊断和导向的能力,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机器自动化对故障正确判定的同时精准命中故障点及配件,具有了实现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智能化、前置化、在线化、远程化的数据链服务模式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故障精确诊断的大数据智能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乘用车市场最终市场规模可达4亿辆维保产值2万亿,汽车故障超90%是高频共性并发特征的换件维修,全行业缺乏故障诊断数据共享和流通从而汽修技术服务标准缺失难以建立起行业的信誉体系,过度依赖经年累月的个体经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市场需求与服务供给形成矛盾。传统解码仪只知道是什么问题或者是哪个总成或系统的问题,即故障码的解释,但不知道具体是那个配件,即故障点是什么。由于故障码是维修保养车辆工况最基本的判断依据,但是太抽象费解,需要专业理解和分析能力。故障码解释中只有不到10%是对配件的唯一性指向,90%以上是引发和排列组合式的映射关系,需要技术人员理解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汽修服务行业300多万从业者,具备根据报码机理进行正确诊断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不到10%。不同技术特长的个人和机构难以获得匹配的业务项目。目前需要解决汽车故障诊断依赖人的经验并实现远程诊断及维修,因此,需要建立起全行业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服务标准,从而需要解决汽车后市场信息不透明知识不对称服务不匹配的顽疾导致的服务门店与消费者难以建立起信誉体系,因此,需要实现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智能化、前置化、在线化、远程化的数据链服务模式;
综上所述,现有诊断设备技术依靠报码机理过度依赖个体经验,缺乏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智能化诊断和导向的能力,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机器自动化对故障进行正确判定的同时精准命中故障点及配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故障精确诊断的大数据智能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诊断设备技术依靠报码机理过度依赖个体经验,缺乏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智能化诊断和导向的能力,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机器自动化对故障进行正确判定的同时精准命中故障点及配件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故障精确诊断的大数据智能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故障点识别模块:基于采集的被检车辆故障码通过故障码映射故障点模块确定故障码相应的故障点;
汽车配件确定模块:基于确定的故障点和被检车辆的车辆识别码VIN的组合通过故障点映射汽车配件模块确定汽车配件库存量单位SKU。
进一步,所述故障码映射故障点模块用于:
通过被检车辆故障码与云端故障码到故障点映射关系库的匹配确定并返回故障码相对应的被检车辆故障点。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专业名称转换模块和精准匹配模块,其中;
所述专业名称转换模块,用于将返回的口语化的故障点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转化为专业名称故障点;
所述精准匹配模块,用于专业名称故障点与汽车配件之间的精准匹配;
所述故障点映射汽车配件模块,用于将返回的故障点通过专业名称转换模块确定为专业故障点,基于专业故障点与相应的VIN码组合的组合信息码与基于开放的汽车供应商的零配件目录的结构化数据映射关系的电子配件目录数据库EPC通过精准匹配模块确定故障点相对应的汽车配件。
进一步,所述故障码通过汽车故障诊断系统通过OBD获取。
进一步,所述故障点映射汽车配件模块还包括故障码到故障点映射关系库的构建模块,所述故障码到故障点映射关系库的构建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包包(北京)聚合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车包包(北京)聚合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31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