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2635.0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争论;史中秀;朱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F16F15/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飞行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包括铝型材回收框,铝型材回收框内部填充若干块聚氨酯海绵块,用于缓冲高速飞行体;铝型材回收框底部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座,用于调节铝型材回收框位置适应不同的射击高度;铝型材回收框后侧安装有收弹器。本发明设增加了高速飞行体与缓冲减速机构的接触时间,减小了高速飞行体的加速度冲击及因此带来的结构破损,并且可以回收不同高度的高速飞行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属缓冲保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弹药广泛应用制导技术和弹道修正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器件需经过抗高过载能力检测,这就要求无损回收弹丸。对通常使用的弹丸收弹器,其特点是:对高速飞行的飞行体采用硬回收方式,高速飞行物体直接撞击沙土、木质靶板等高密度材料,高速飞行物体与减速机构接触接触缓冲时间短,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加速度冲击,飞行体得不到充分的缓冲,因强烈撞击而产生较严重的破损。不利于对飞行体浸彻目标后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因此,如何保证高速飞行体在较小的加速度下减速,又保证较小的回收距离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聚氨酯海绵来软回收高速飞行体的装置,该装置有效避免了上述缺点,值得采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包括铝型材回收框,铝型材回收框内部填充若干块聚氨酯海绵块,用于缓冲高速飞行体;铝型材回收框底部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座,用于调节铝型材回收框位置适应不同的射击高度;铝型材回收框后侧安装有收弹器。
所述铝型材回收框内部填充8-20块聚氨酯海绵块。
所述聚氨酯海绵块密度为50.30g/cm3,聚氨酯海绵块尺寸为长×宽×高为0.4×0.3×0.3m。
所述可调节高度的支撑座由底座、两块支撑板、支撑座组成,底座与两块支撑板间通过角件连接,支撑板上沿长边等距钻有四个M11螺栓孔,支撑座两侧开有M11螺栓孔,支撑座与支撑板通过两个M11六角头螺栓及螺母固定,通过调节螺栓穿过的孔的位置改变支撑座的高度,最终达到调节铝型材回收框高度的功能。
相邻聚氨酯海绵块之间放置有锡箔靶,并外接时间间隔记录仪测量飞行体速度。
所述收弹器内放置有细沙。
一种高速飞行体软回收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进行飞行体回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设置若干块聚氨酯海绵块和内置细沙的收弹器,增加了高速飞行体与缓冲减速机构的接触时间,减小了高速飞行体的加速度冲击及因此带来的结构破损。2)铝型材回收框放置在高度可调节的支撑座上,可以回收不同高度的高速飞行体。3)聚氨酯海绵块之间放置锡箔靶,可以方便测量飞行体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速飞行体软回收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调节高度支撑座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型材回收框、2聚氨酯海绵块、3高度可调节支撑座、4收弹器、5底座、6角件、7支撑板、8螺母、9六角头螺栓、10支撑座、11锡箔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