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升电喷雾离子化的质谱仪接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2160.5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1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杭;许国旺;石先哲;丰迪生;胡春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H01J49/02;H01J4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升电 喷雾 离子化 质谱仪 接口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升电喷雾离子化的质谱仪接口装置。本发明包括取样电离喷针和用于调整取样电离喷针空间位置的多维调整位移平台,所述多维调整位移平台包括进样机构和三维精细调节机构,所述电离喷针能够放置在三维精细调节机构的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能够施加电极,电极与取样电离喷针之间存在预设的距离,所述三维精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电喷雾喷针距离质谱进样口的位置关系,所述进样机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完成取针换针操作。本发明快速滑动能够方便更换电离喷针,精准的实现对喷针位置精准调节。三维精细调节机构可X轴调节,Y轴调节,Z轴调节,该三维精细调节机构可以实现最高精度小于10μm的针尖移动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喷雾离子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升电喷雾离子化的质谱仪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质谱分析法式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电喷雾离子化是有机质谱仪器常用的离子化方式。如公告号为CN 103972019B的《非接触式直流感应电喷雾离子化装置以及离子化方法》,其能够实现不接触引发电喷雾,提升了纳升电喷雾分析的检测通量;如公告号为CN 106384705 B的《一种基于微型阵列的高通量纳升电喷雾分析系统及其应用》,其利用微漏斗阵列作为纳升级样品的承载器,,具有信号稳定,持续时间长,灵敏度高,拓展型强等优点;如公告号为CN 209104118 U的《电喷雾离子源》。
目前现有电喷雾电离源,仅仅单纯的给出纳升电喷针在质谱进样端,施加电压的方式,并且改进质谱进样组件,以此增加信号灵敏度。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只给出纳升电喷雾喷针位置施加方式,不便于纳升喷针多次反复的更换,通常将纳升喷针取走并更换新的喷针,需要长时间的位置调节,不利于高通量检测,实验效率低,同时,现有技术无法对纳升喷针进行很好地观测,通常纳升喷针距离质谱进样口0.5-1mm的距离对电离效果就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有利于需要重复更换取样电喷雾针尖的纳升电喷雾离子化的质谱仪接口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纳升电喷雾离子化的质谱仪接口装置,包括取样电离喷针和用于调整取样电离喷针空间位置的多维调整位移平台,所述多维调整位移平台包括进样机构和三维精细调节机构,所述电离喷针能够放置在三维精细调节机构的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能够施加电极,电极与取样电离喷针之间存在预设的距离,所述三维精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电喷雾喷针距离质谱进样口的位置关系,所述进样机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从而完成取针换针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进样机构包括质谱仪器连接支架、滑动拖拉杆和底座,所述质谱仪器连接支架的一端与质谱仪器相连,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所述滑动拖拉杆,所述底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拖拉杆上,底座与质谱仪器连接支架接触时作为第一状态,此时为电离状态;底座与质谱器连接支架远离并达到最大行程时作为第二状态,此时为换针状态。
进一步地,质谱仪器连接支架上设有用于观测电离喷针空间位置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在纳升电喷针距离进样端Z轴位置和X轴位置设置的两个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精细调节机构包括X轴精密调节杆、Z轴精密调节杆、Y轴精密调节杆和所述支撑平台,X轴精密调节杆和Y轴精密调节杆分别可滑动地连接在Z轴精密调节杆上,其中一个精密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所述支撑平台。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将取样电离喷针放置在一个紧凑型的三维调节机构上,三维精细调节机构可X轴调节,Y轴调节,Z轴调节,该三维精细调节机构可以实现最高精度小于10μm的针尖移动距离。方便电喷雾喷针可以在有范围内,尽可能多的移动空间,同时保证电喷雾喷针距离质谱进样口的位置可调节,进而调节电离的离子化程度。同时在紧奏型三维调节结构上放置一个可施加电极的支撑平台,将高压电极以非接触方式靠近电喷雾喷针,对喷针内部样品无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