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1331.2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军;周桐;蒋勇;谷鹏超;吕心涛;白宇;韩军;李权;曲之明;刘垚;李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04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污水处理 厌氧氨 氧化 菌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反应器池体、进水子系统、出水子系统、曝气子系统、生物填料区、短程硝化污泥和在线监测子系统;
所述进水子系统设置于所述反应器池体的上部,所述进水子系统包括进水内渠、第一进水堰、进水外渠、第二进水堰、多个进水竖管和多个布水喇叭;所述第一进水堰设置于所述进水内渠与进水外渠的中间;
所述出水子系统包括出水堰和出水渠;所述出水渠设置于所述出水堰与所述第二进水堰之间,所述多个进水竖管均与所述第二进水堰底部连通,并均穿过所述出水堰底部,所述多个布水喇叭均设置于所述反应器池体下部,并分别与所述多个进水竖管的下部连接;
所述曝气子系统包括多个曝气器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置于所述反应器池体外,所述多个曝气器均设置于所述反应器池体底部,所述多个曝气器均通过管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
所述生物填料区包括多组生物填料球组,每组生物填料球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生物填料球,所述生物填料球内均盛放有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填料,所述每组生物填料球分别设置于每个进水竖管四周;
所述短程硝化污泥设置于所述反应器池体中;
所述在线监测子系统包括显示屏、在线氨氮探头和在线溶解氧探头;所述在线氨氮探头和在线溶解氧探头均与所述显示屏连接,并均设置于所述反应器池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系统,其中,所述进水竖管的数量根据所述应器池体的长度确定;所述每组生物填料球的生物填料球的数量为10-20个。
3.一种一体化处理污水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让污水流入所述进水内渠,并通过所述多个布水喇叭流至所述反应器池体底部;
S2:在步骤S1的进水结束后,利用所述曝气子系统对所述污水进行曝气处理,并利用所述在线监测子系统对所述反应器池体内的污水进行监测,当所述反应器池体内的污水的氨氮浓度小于阈值时,停止曝气;
S3:让所述短程硝化污泥进行重力沉降;待所述短程硝化污泥沉降泥位不变时,重复步骤S1的进水过程,同时所述反应器池体上部出水经所述出水子系统排出所述系统。
S4:重复上述步骤S1-S3,直至所述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处理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处理污水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的方法,其中,步骤S1中,控制上升流速为0.5-1.5m/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处理污水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的方法,其中,步骤S1中,所述污水水质为:COD为106.1-182.4mg/L,NH4+-N为40.24-64.97mg/L,NO2--N为0.00-1.12mg/L,NO3--N为0.11-1.19mg/L;SS为60-138mg/L;TP为3.13-8.31mg/L;碱度为247-405mg/L;pH为7.02-7.5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处理污水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的方法,其中,步骤S2中,通过所述在线溶解氧探头监测溶解氧浓度,将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2-0.3mg/L。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处理污水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的方法,其中,步骤S2中,所述阈值为4.5-5.5mg/L,通过所述在线氨氮探头监测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处理污水及厌氧氨氧化菌种持留的方法,其中,步骤S3中,进水与排水过程的排水比为30-50%,控制上升流速为0.5-1.5m/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13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