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和防尘一体化的机械设备用防护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6422.7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3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陆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雨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B08B17/02;H05K7/20;H05K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防尘 一体化 机械 备用 防护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防护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和防尘一体化的机械设备用防护罩。其包括底座、散热板、防尘板和设置在底座顶部的顶板,散热板和防尘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散热板相对的设置在底座顶部,两个防尘板相对的设置在底座顶部,且相邻的散热板和防尘板互为垂直关系。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底座、散热板、防尘板和顶板围成一个“防护罩”,使其对内部的机械设备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而且通过内的液体对机械设备工作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进而形成防尘和散热一体的“防护罩”,从而避免散热时减少灰尘进入到“防护罩”内,降低灰尘对机械设备造成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防护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和防尘一体化的机械设备用防护罩。
背景技术
一般的工厂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使机械设备周围温度升高,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会加快设备内部线路的老化,同时灰尘进入到设备内部也会增加其内部零件的磨损,因此工厂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散热和防尘这两项操作,但是在散热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到防护罩内,导致这两项操作不能同时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和防尘一体化的机械设备用防护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和防尘一体化的机械设备用防护罩,包括底座、散热板、防尘板和设置在底座顶部的顶板,所述散热板和所述防尘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散热板相对的设置在底座顶部,两个所述防尘板相对的设置在底座顶部,且相邻的所述散热板和所述防尘板互为垂直关系,所述底座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的顶部设有底板,所述散热板至少包括:
散热板体,所述散热板体内部开设有储液空腔,所述储液空腔内部注入有液体,液体可选用自来水、甘油型冷却液以及乙二醇型冷却液等,优选采用自来水,其使用成本低,获取方便,所述储液空腔的顶部设有用于向储液空腔内注液的进液管,所述储液空腔底部设有用于将储液空腔内液体排出的出液管;
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体的外侧壁,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马达的端部设有扇叶,且所述散热板体的侧壁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部设有扰流转轴,所述扰流转轴的周围呈环形设有扰流叶,所述扰流叶设置在储液空腔内部,所述扇叶设置在散热板体内侧;
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所述散热板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圈圆心处的周围呈环形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固定圈的内部设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连接板通过杆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盘与马达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马达优选采用单相电容电机,其工作原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当运行绕组和启动绕组通过单相交流电时,由于电容器作用使启动绕组中的电流在时间上比运行绕组的电流超前度角,先到达最大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两个相同的脉冲磁场,使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了一个旋转磁场,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电机转子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与旋转磁场互相作用产生电磁场转矩,使传动轴旋转起来,形成输出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部框架与底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海绵垫,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底部通孔,所述外部框架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为顶部半径大底部半径小的“锥形”孔,从而减小底部的流通半径,减少底部灰尘的进入量,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部框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杆,所述底部支撑杆与外部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杆顶部滑动连接有顶部支撑杆,所述顶部支撑杆与底部支撑杆之间的滑动空腔内设有弹簧,所述海绵垫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底部支撑杆插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雨,未经陆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6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