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超低温界面性能的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5692.6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矫维成;闫美玲;王荣国;赫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烯创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06 | 分类号: | C08J5/06;C08L63/00;C08K9/04;C08K9/02;C08K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超低温 界面 性能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超低温界面性能的改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碳纤维依次进行脱浆处理和酸化处理,得到酸化碳纤维;步骤二、以PEI作为连接剂,将氧化石墨烯接枝到酸化碳纤维上,得到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步骤三、利用改性凹凸棒土对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的表面进行修饰,得到碳纤维/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土多级结构。该方法制备出的多级结构可在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处形成“桥梁”,通过生成共价键和增加机械啮合作用显著提高了碳纤维/环氧树脂的超低温界面剪切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土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超低温界面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是由碳纤维、树脂基体和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三部分组成,碳纤维起承担载荷的作用,树脂基体起粘结、保护纤维的作用,界面保证载荷由树脂基体传递到碳纤维上,起着传载作用。碳纤维/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区对CFRP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环氧树脂的线膨胀系数与碳纤维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例如在室温条件下,TDE-85型号的环氧树脂线膨胀系数为44.4×10-6/℃,碳纤维轴向线膨胀系数为-0.7×10-6/℃。伴随着温度下降至超低温环境,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界面处会出现热应力不匹配,使得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界面脱粘,失去传载功能。因此,对CFRP的界面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纤维表面改性是改善碳纤维/环氧树脂超低温界面性能的首选方法。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的常温界面性能研究比较成熟,但超低温界面性能研究报道较少。需要对CFRP的超低温界面性能进行深入探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超低温界面性能的改性方法,该方法采用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土化学修饰碳纤维,增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超低温(-183℃(液氧)以下的温度)界面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超低温界面性能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碳纤维依次进行脱浆处理和酸化处理,得到酸化碳纤维;
步骤二、以聚醚酰亚胺(PEI)作为连接剂,将氧化石墨烯接枝到酸化碳纤维上,得到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其中:聚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酸化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15~0.25g:15~25mg:0.06~0.1g,具体步骤如下:15~25mg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在5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0.15~0.25g PEI、0.06~0.1g酸化碳纤维和3~5mg O-(7-氮杂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ATU),室温下搅拌12~24h,得到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将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离心洗涤,烘干备用;
步骤三、利用改性凹凸棒土对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的表面进行修饰,得到碳纤维/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土多级结构,其中:改性凹凸棒土与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5~15mg:0.03~0.1g,具体步骤如下:
(1)将凹凸棒土分散于溶液中,加热60~70℃反应12~48h;
(2)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凹凸棒土,放于真空烘箱中干燥;
(3)将5~15mg改性凹凸棒土和50ml DMF混合,超声分散至完全均匀状态,再加入0.03~0.1g氧化石墨烯修饰改性的碳纤维,得到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土修饰碳纤维;
(4)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土修饰碳纤维用去离子水冲洗,烘干备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烯创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烯创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