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负压隔离舱的数据交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5686.0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洪;郭海涛;马成群;毛一荐;任晓梅;周翔;苌飞霸;郭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A61B5/00;A61B5/021;A61B5/318;A61B5/14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隔离 数据 交互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医学目的的治疗室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负压隔离舱的数据交互系统,包括隔离舱体,隔离舱体上设有对内部气体进行抽吸过滤的负压过滤模块和用于进气的进气口,隔离舱体上开设有多个操作手孔,操作手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密闭的橡胶手套,还包括位于隔离舱体内的无线采集子系统和位于隔离舱体外的无线接收子系统,无线采集子系统采集隔离舱体内患者的身体数据无线发送至无线接收子系统,无线接收子系统接收身体数据并进行显示。本发明无需在身体数据采集后以数据线进行发送,无需在隔离舱体上开设孔洞或通道来容纳数据线,提高隔离舱体的密闭性,降低细菌或病原体漏出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目的的治疗室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负压隔离舱的数据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例如埃博拉出血热病、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和MERS病毒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微生物极容易通过呼吸产生的飞沫等途径进行传播,所以,对传染病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当患有传染病的患者需要转运时,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全程隔离在负压隔离舱内,以有效地将患者与外界隔离开,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重症患者来说,通过负压隔离舱转运患者时,需要通过负压隔离舱内的监护器等监护设备来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如心电监护、血压监护和血氧监护等,在监测到患者的身体指标后,通过监护设备上连接的数据导联线将身体指标传输出来进行显示查看,数据导联线贯穿过负压隔离舱进行传输。如公开号为CN111281710A的专利公开一种便携式负压全息消毒隔离舱,包括车架和舱体,舱体可拆卸地设置在车架上,车架上设有排气阀,舱体上设有进气阀,进气阀和排气阀分别与舱体内部连通;舱体包括舱壁、舱顶和递物筒,舱壁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折段、第二折段、第三折段和第四折段,车架封堵在舱壁的底部;舱顶的四周垂直设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分别与第一折段、第二折段、第三折段和第四折段连接,舱顶盖合在舱壁的顶部上;递物筒设置在舱壁上并向舱体内部延伸,递物筒至少包括一个腔体,腔体的两端分别与舱体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腔体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
但是,现有这种设置专门的递物通道,以及贯穿出负压隔离舱的数据导联线容易让病原体扩散到外部环境中引起交叉感染,若不通过数据导联线传输出身体指标,监护设备在负压隔离舱内不方便随时查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基于负压隔离舱的数据交互系统,以解决现有负压隔离舱容易因设置递物通道引起病原体扩散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基于负压隔离舱的数据交互系统,包括隔离舱体,所述隔离舱体上设有对内部气体进行抽吸过滤的负压过滤模块和用于进气的进气口,所述隔离舱体上开设有多个操作手孔,所述操作手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密闭的橡胶手套,还包括位于隔离舱体内的无线采集子系统和位于隔离舱体外的无线接收子系统,所述无线采集子系统采集隔离舱体内患者的身体数据无线发送至无线接收子系统,所述无线接收子系统接收身体数据并进行显示。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对隔离舱体内患者的身体数据采集后以无线方式发送出后以无线方式进行接收,无需在身体数据采集后以数据线进行发送,无需在隔离舱体上开设孔洞或通道来容纳数据线,提高隔离舱体的密闭性,降低细菌或病原体漏出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
进一步,所述无线采集子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采集模块采集隔离舱体内患者的身体数据,所述控制模块获取身体数据发送至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将身体数据发送至无线接收子系统。
有益效果是: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将隔离舱体内部监测到的身体数据以无线方式传送出来,身体数据传送不会造成病菌的传播。
进一步,所述无线接收子系统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接收身体数据发送至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获取身体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模块将处理后的身体数据发送至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