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卸料与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2950.5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0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好;杨军辉;王涛;王媚;王萍;杨英英;潘震;郑玉丽;任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12 | 分类号: | B01D25/12;B01D25/30;B01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滤 卸料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卸料与输送装置,两块相对设置且沿压滤机长度方向延伸的侧挡板;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的滤网,滤网首尾连接形成闭环而在两块侧挡板之间形成两层滤网结构;设置在侧挡板的内侧面上的轨道,滤网通过轨道安装在两块侧挡板之间;设置在滤网的下方的接液腔,接液腔用于接收经过滤网的滤液并排出;以及用于对于对滤网的表面进行吹扫干燥的吹扫机构;其中,滤网能够承载压滤机卸下的滤饼,在滤网的两侧设有传动链条,通过传动链条能够驱动滤网沿所述轨道做闭环运动,从而将滤网上的滤饼输送到其他的输送机构中以运送至下一工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滤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卸料与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压滤机在挤压的过程中,需要将水排到压滤机的下方,而在滤料卸除时,需要将产生的滤饼卸到压滤机的下方。因此,在压滤机的下方需要设置既能够排水又能够卸泥饼的装置。传统的压滤机一般采用牺牲工作时间的方式来解决,例如,压滤机的滤饼卸到压滤机下方以后,关闭压滤机,等待下方的滤饼被完全清出后再进行压滤机的清洗或开始下一个周期。这种方式导致压滤机工作效率极低,工作周期长,并且滤饼和压滤机排液无法完全分离,从而导致压滤后的滤饼又二次接触滤液,严重影响压滤分离效果。
目前的高级自动工作的压滤机,为解决上述固液分离问题,一般采用可以翻转的接液盘来解决。例如,在需要接液的时候,将接液盘翻转到接水的位置,进而将压滤机的滤液和清洗水通过接液盘排出。接液盘下部为承接滤饼的料斗,料斗底部为输送污泥的输送带或螺旋输送机,当压滤机需要卸滤饼的时候,接液水盘翻转到能够让滤饼掉落到料斗的位置,压滤机开板,滤饼掉落到料斗内。这种接液盘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这种接液盘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占用空间大,导致结构笨重,刚性不足,同时导致接液效果不理想,料斗在接液盘下方,一旦接液盘接液不完全,液体就会进入料斗,从而会严重影响压滤分离效果。接液盘结构尺寸较大,导致压滤机安装高度太高,且由于压滤机产出的滤饼坍落性能较差,料斗两边的坡度仰角角度较大,这导致料斗高度较高。此外,接液盘的横向跨度大,翻转操作预留高度大,同时考虑运输车辆能够直接承接滤饼,这导致压滤机的安装基础高度达到8米以上,进而导致整个压滤机房的高度高达14-16米,这大大增加了建造成本、操作运行能耗高,且维修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用于压滤机的卸料与输送装置,该卸料与输送装置能够实现卸料的干湿分离并能够避免滤饼被打湿,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压滤机的安装高度,且能够将滤饼快速传送到下一工艺单元。
为此,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卸料与输送装置,两块相对设置且沿压滤机长度方向延伸的侧挡板;设置在两块所述侧挡板之间的滤网,所述滤网首尾连接形成闭环而在两块所述侧挡板之间形成两层滤网结构;设置在所述侧挡板的内侧面上的轨道,所述滤网通过所述轨道安装在两块所述侧挡板之间;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下方的接液腔,所述接液腔用于接收经过所述滤网的滤液并排出;以及用于对于对所述滤网的表面进行吹扫干燥的吹扫机构;其中,所述滤网能够承载压滤机卸下的滤饼,在所述滤网的两侧设有传动链条,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能够驱动所述滤网沿所述轨道做闭环运动,从而将所述滤网上的滤饼输送到其他的输送机构中以运送至下一工艺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挡板的上端连接有向外侧倾斜的导引板,从而形成用于接收滤液及滤饼的接料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板向外侧倾斜的角度设置成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构造成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均布有多个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传动链条分别与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形成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能够驱动所述传动链条运动,从而带动滤网沿所述轨道运动以输送滤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设置在卸料输出端,且所述主动轴的高度大于所述从动轴的高度,从而使所述滤网在所述卸料输出端形成坡度,以使卸料能够输送给其他的输送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