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0910.7 | 申请日: | 202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3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刘树;刘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斌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刀口 恢复 护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包括若干个圆台形的支撑柱、纱布,支撑柱直径大的一端为首端,支撑柱直径小的一端为尾端,支撑柱的尾端通过第一双面贴粘贴在患者刀口周围的皮肤上,支撑柱的首端盖有盖板,盖板与支撑柱通过螺丝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双头连接杆连接,纱布的中部通过第二双面贴粘贴在螺丝的顶端,纱布的四周通过第三双面贴粘贴在患者刀口周围的皮肤上。有益效果是:利用圆台形的支撑柱、盖板、螺丝、双头连接杆连接配合,使支撑柱围绕患者刀口围合成一个支撑结构,且支撑结构根据患者皮肤随形布置,有利于对患者刀口的保护,减少护理装置对患者刀口周围皮肤的牵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进行普外科手术后需要手术刀口进行缝合,刀口处的皮肤在愈合期间会使患者产生瘙痒感,患者有时会无意间对刀口处进行抓挠,极易会导致伤口的感染,鉴于此,需要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
由于患者的皮肤是曲面的,现有的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难以与皮肤表面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包括若干个圆台形的支撑柱、纱布,所述支撑柱直径大的一端为首端,所述支撑柱直径小的一端为尾端,所述支撑柱的尾端通过第一双面贴粘贴在患者刀口周围的皮肤上,所述支撑柱的首端盖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支撑柱通过螺丝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双头连接杆连接,所述纱布的中部通过第二双面贴粘贴在螺丝的顶端,所述纱布的四周通过第三双面贴粘贴在患者刀口周围的皮肤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首端设有N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下半球和N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下连通槽,所述盖板底端设有N个按照阵列排布的上半球和N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上连通槽,所述下半球与上半球对接形成球槽,所述下连通槽与上连通槽对接形成与球槽连通的喇叭口。
进一步的,所述双头连接杆包括圆杆和设置在圆杆两头的球头,所述球头转动安装在球槽中,所述圆杆穿过喇叭口,且所述圆杆能够在喇叭口中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首端中心设有螺孔,所述盖板的中心设有圆孔,所述螺丝自上向下穿过圆孔后与螺孔相螺接。
进一步的,位于患者刀口两侧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安装有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安放有可弯曲的网格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首端的直径为支撑柱尾端的直径的1.5~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圆台形的支撑柱、盖板、螺丝、双头连接杆连接配合,使支撑柱围绕患者刀口围合成一个支撑结构,且支撑结构根据患者皮肤随形布置,有利于对患者刀口的保护,减少护理装置对患者刀口周围皮肤的牵拉。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装置的分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支撑柱、盖板、螺丝、双头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斌,未经杨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0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医疗药物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