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压性纳米手机连接器线缆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6643.6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胡秀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永泰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08;H01B7/17;H01B7/18;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练兰英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纳米 手机 连接器 线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压性纳米手机连接器线缆,包括连接线缆本体,连接线缆本体两端分别连接有USB连接头和micro接头,连接线缆本体包括外被层、编织层、填充层、绝缘层和芯线,绝缘层紧密包覆在每根芯线外表面,编织层包裹在4根芯线外侧,编织层压制成扁平状,4根芯线两两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片,支撑片垂直连接在编织层内腔上下内壁上,填充层填充在编织层内腔和绝缘层外侧间隙内,外被层紧密包覆在编织层外表面;本发明结构上在芯线外侧分隔多个支撑片,增加线缆的抗压力和耐弯折性能,且在连接线缆本体两端设置耐弯层,耐弯层和外被层均是条状的纳米PVC材料并列平铺组成,增加了受热后大分子流动的间隙,避免了因使用后受热出现变形和开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配件用电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性纳米手机连接器线缆。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其连接器线经常会使用,如多媒体传输线、充电线、上网线、同步线和多功能线,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电阻不同、电压不同、电流不同,使用的线也不同。
而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手机连接器线缆截面都为圆柱形的常规线缆,材质基本为绝缘层包裹多根导线,结构相对简单,受热后弯曲时因大分子流动的挤压力导致线缆开裂,使用时不抗压、不耐弯曲的问题,导致线缆变形、外层磨损,且常规的线缆在使用时经常将两端连接USB接头或micro接头处弯折断裂,露出芯线,造成线缆失效或触电等危险事故,使线缆直接报废,导致资源浪费迅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产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压性纳米手机连接器线缆,包括连接线缆本体,所述连接线缆本体两端分别连接有USB连接头和micro接头,所述连接线缆本体包括外被层、编织层、填充层、绝缘层和芯线,所述芯线至少设有4根,4根所述芯线并列平铺设置,所述绝缘层紧密包覆在每根芯线外表面,所述编织层包裹在4根芯线外侧,所述编织层压制成扁平状,4根所述芯线两两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垂直连接在编织层内腔上下内壁上,所述填充层填充在编织层内腔和绝缘层外侧间隙内,所述外被层紧密包覆在编织层外表面。
较佳的,4根所述芯线的绝缘层外侧均紧密包覆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由铝箔丝和镀锡铜丝编织而成。
较佳的,所述连接线缆本体两端外侧均设置有耐弯层,所述耐弯层外表面设置成内凹的圆弧结构。
较佳的,所述外被层和耐弯层均是由纳米PVC材料制成,所述外被层和耐弯层均是若干环形纳米PVC条并列平铺组成。
较佳的,所述编织层由防弹丝和尼龙绞合后编织形成,编织密度为65%。
较佳的,所述填充层由1000D的防弹丝制成。
较佳的,所述绝缘层由低密度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较佳的,所述支撑片由HDPE材料制成。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上在芯线外侧分隔多个支撑片,且将线缆压制成扁平状,增加线缆的抗压力和耐弯折性能,且在连接线缆本体两端设置耐弯层,耐弯层和外被层均是条状的纳米PVC材料并列平铺组成,增加了受热后大分子流动的间隙,避免了因使用后受热出现变形和开裂的问题;
2、本发明外被层有纳米PVC材料制成,纳米PVC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热稳定性,抗冲击性与热稳定性平均提高两倍以上,在塑料挤出成型时加工性能大大提高;在外被层内侧设置编织层,编织层由防弹丝和尼龙编织制成,保证了线缆长期使用后外部外被层即时有开裂,也不会影响芯线的正常使用,增强连接线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在每根芯线绝缘层外侧包覆屏蔽层,屏蔽层由铝箔丝和镀锡铜丝编织成,保证芯线的信号传输不被干扰,同时也能防止线缆使用时受其它设备干扰或干扰其它设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永泰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永泰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