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门静脉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5412.3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6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永昌;羽思;黄梦琳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A61B5/0215;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 |
地址: | 10001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静脉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门静脉导管,包括:管体;内设有导丝通道、传感器凹槽、引线凹槽;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凹槽内,用于肝门静脉压力测量;引线,设置在所述管体引线凹槽内,用于传感器与管体外部设备的电连接;涂层,设置在所述管体壁面外表面和传感器感应外表面,用于隔离导管与外部血液的直接接触。本发明的肝门静脉导管同时集成压力微传感器和药物/电刺激靶向治疗微通道,可以长期植入或以短期介入方式进行肝门静脉压力监测与靶向治疗,传感器直接集成封装在管体头部,能够直接测量肝门静脉压力,测量反馈响应快、精确性高,同时导管尺寸小、结构紧凑、经皮穿刺创口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门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为典型的慢性病症。当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大多数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以及原因不明的其他因素。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2000万肝硬化患者,其中有超过700万的肝硬化患者在我国,而且患病人数不断增多。
肝门静脉压力梯度正常为3-5mmHg,每增加1mmHg肝脏失代偿率增加11%,超过10mmHg认为静脉曲张形成,肝硬化代失常,当超过12mmHg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达30%,30天病死率达20%。初期出现腹壁和食管静脉扩张、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严重期出现食管和胃连接处的静脉扩张,一旦破裂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来说,为能准确预测肝门静脉随时可能出现的门静脉压力突然增高甚至出血情况,需定期监测肝门静脉血流压力情况作为随访评估,为后续治疗作重要参考。影像(彩超、CT、磁共振)造影是临床上初步诊断门静脉高压的常用方法。为进一步确诊病情,临床上一般会通过介入穿刺法来测量门静脉高压。在影像辅助下,经右侧股静脉置入导管,进入下腔筋脉经第二肝门处插入肝右静脉并注入造影剂定位,测量自由肝静脉压(压力通过导管内灌注的生理盐水传导至体外导管末端压力传感器),再深入至肝静脉终末端测量肝静脉嵌压,两者压差即为肝门静脉压差。还可以从颈内静脉将导管插入至肝静脉后,向球囊注水扩张阻塞肝静脉回流以测得肝静脉嵌压,然后抽出球囊内的水以恢复肝静脉回流,测得肝静脉压。但是这种穿刺手术风险大,且不利于术后随访,另外经由导管内灌注的生理盐水传导压力来测量血流压力为间接测量,存在压力损失,结果不准确,所以临床上更加倾向于能够直接测量且能保持实时跟踪压力变化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并为此提供了一种肝门静脉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肝门静脉导管包括:
管体,内设有导丝通道、传感器凹槽、引线凹槽;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管体传感器凹槽内,用于实时测量肝门静脉压力;
引线,设置在所述管体引线凹槽内,用于传感器与管体外部设备的电连接;
涂层,设置在所述管体壁面外表面和传感器感应外表面,用于隔离导管与外部血液的直接接触,避免导管壁面的血液生物污染和凝血。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肝门静脉导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管体内设有执行器通道;
所述导丝通道、传感器凹槽、引线凹槽、执行器通道与管体一体微加工成型在管体内,所述一体微加工成型工艺可选择注塑、挤出、精密机械加工、3D打印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永昌;羽思;黄梦琳,未经郑永昌;羽思;黄梦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5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