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3457.7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2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刚;张慧;马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60;G06F21/64;G06F16/27;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南通物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5 | 代理人: | 胡燕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技术 身份 认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包括客户终端、云端服务器、第三方平台;用户通过客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云端服务器为用户分配唯一的识别码;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识别码和生物特征进行加密生成密钥;当用户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云端服务器通过获取用户的公钥以及用户输入的私钥,将用户的公钥和私钥分别分解成若干段,分别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的次数大于设定阈值,则允许用户进行交易,否则不允许用户交易并报警。本发明通过多方面的考虑进行身份认证,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身份验证方式单一的问题,既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又提高了验证方式的可变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最新的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其具有“不可伪造”、“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优点,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身份验证,具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市场上通用区块链身份验证技术的验证方式单一,例如:仅利用用户的指纹进行验证时,若用户的手掌因受伤包扎起来时则会导致验证不方便,进而影响交易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系统及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包括客户终端、云端服务器、第三方平台;
用户通过客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云端服务器为用户分配唯一的识别码,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其独有的生物特征,生物特征包括指纹信息、声纹信息、虹膜信息;
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识别码和生物特征进行加密生成密钥,包括:
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识别码生成第一密钥,根据用户的指纹信息生成第二密钥,根据用户的声纹信息生成第三密钥,根据用户的虹膜信息生成第四密钥,并将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第四密钥进行随机拼接组合以生成用户最终的密钥,密钥包括私钥和公钥,最后将加密后的信息上传至区块链,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均能接收到用户的公钥;
当用户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云端服务器通过获取用户的公钥以及用户输入的私钥,将用户的公钥和私钥分别分解成若干段,分别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的次数大于设定阈值,则允许用户进行交易,否则不允许用户交易并报警。
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第四密钥中的私钥和公钥的长度均为32字节;所述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第四密钥中的私钥和公钥进行拼接组合的方式随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时,将用户的公钥和用户输入的私钥均分解为长度为32字节,分别进行验证;其中,每一段的公钥分别与对应私钥进行匹配验证。
进一步的,还包括:当所述阈值设定为2时,将用户的私钥和公钥分别分解成四段,分别进行验证时,若有二次及以上次数验证通过,则允许用户进行交易;当所述阈值设定为3时,将用户的私钥和公钥分别分解成四段,分别进行验证时,若有三次及以上次数验证通过,则允许用户进行交易。
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第四密钥中的私钥的拼接方式有24种;相应的,所述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第四密钥中的公钥的拼接方式有24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方法,包括客户终端、云端服务器、第三方平台;
用户通过客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云端服务器为用户分配唯一的识别码,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其独有的生物特征,生物特征包括指纹信息、声纹信息、虹膜信息;
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识别码和生物特征进行加密生成密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4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