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电材料优化载流子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9673.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2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翟仁爽;刘凌波;吴永庆;阮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先导热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8/08 | 分类号: | C30B28/08;C30B29/46;H01L35/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郑汝珍 |
地址: | 3242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 材料 优化 载流子 浓度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热电材料领域,为解决热电材料载流子浓度n的优化流程非常局限导致材料开发进程非常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电材料优化载流子浓度的方法,采用单熔区一次或多次区域熔炼,或者多熔区一次区域熔炼,对所需研究的热电材料基体进行成分梯度铸锭制备。简单高效,节省了材料开发环节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开发成本,加速材料研究的工程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电材料优化载流子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大量的低品位热能作为废热而直接排放,造成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率较低。热电器件可以直接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转换,由于体积小、无噪音,无运动部件,有着独特的应用优势。热电器件的制冷效率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α2σT/κ,其中α为材料的Seebeck系数,σ为电导率,κ为热导率。α2σ被称为功率因子(PF),用以衡量材料的电性能。需要指出的是,α、σ、κ三者均与材料内部的载流子浓度n紧密耦合。一般地,随着n的增大,α降低,σ增大。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子热导率κe和晶格热导率κl,前者随n的增大而增大,后者可以相对独立调控。因此,一般优化材料的热电优值的手段为,首先优化材料内部的载流子浓度n,使得功率因子PF较为优异;之后,再利用点缺陷调控,引入多尺度微结构,纳米化等手段,降低可以相对独立调控的晶格热导率κl。特殊地,对于一些材料的能带结构可以进行调节,使得Seebeck系数进一步增大,称为“能带工程”。总而言之,优化材料的载流子浓度n,是优化材料热电性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目前,对于热电材料载流子浓度n的优化流程非常局限,主要是对同一基体进行不同的元素掺杂,设计不同的掺杂量。举例说明:对于碲化铋基体的n优化,设计了5个不同Cu掺杂量的成分,以获得不同n对应的材料zT的关系曲线,通过二次拟合得到优化的n,因此需要进行5次称料、制样、切割、测试等繁复的过程。假设实验设计范围不符合预期,n-zT未出现顶点,还需补充不同范围的n的样品,再次进行称料、制样、切割、测试等。这样繁琐的过程使得材料开发进程非常缓慢,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热电材料载流子浓度n的优化流程非常局限导致材料开发进程非常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电材料优化载流子浓度的方法,简单高效,节省了材料开发环节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开发成本,加速材料研究的工程化应用。
本发明利用液-固相变,正常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分凝现象,在同一铸锭中获得不同掺杂量即不同载流子浓度n的样品。分凝现象指的是溶质原子在固态溶剂中与液态溶剂中的固溶度不同,当液相开始局部结晶成固相时,一部分溶质原子不能溶解进结晶后的固相(分凝系数小于1),因此这部分的掺杂浓度将低于平衡浓度。对于区域熔炼的方法而言,掺杂浓度将按以下公式变化:
其中,C为固相中的掺杂含量,k为分凝系数,C0为所平衡掺杂浓度(材料设计的平均掺杂浓度),g为凝固部分长度,X为铸锭总长度,l为熔区长度。因此,通过调节以上的参数及区熔的次数(多熔区的效果与多次区熔的效果一致),可以在一根晶棒上获得足够的浓度梯度。再经过简易的Seebeck系数与电导率快速扫描,计算出最优的PF所在铸锭部位,测试其n即为优化载流子浓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热电材料优化载流子浓度的方法以下步骤:
(1)采用单熔区一次或多次区域熔炼铸锭,或者多熔区一次区域熔炼铸锭,对热电材料基体同时进行成分梯度铸锭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先导热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先导热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9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