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医用无纺布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7140.2 | 申请日: | 2020-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湘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A61F13/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陈龙勇 |
地址: | 234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无纺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医用无纺布,具体涉及无纺布领域,包括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的内部开设有可撕裂型渗透机构,可撕裂型渗透机构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可撕裂型渗透机构均呈等距依次设置,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的内腔插接有内层无纺布贴合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了缓冲型内圈渗透机构,通过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与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进行初次吸取,紧接着通过六角形中空渗透槽、第二可撕裂型连接横条与转角型连接支撑槽吸取至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的内部,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通过支撑型固定连接座吸取至相应的球形渗透支撑块内腔,从而提升液体吸取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抑菌医用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丝般柔软,也是增强材料的一种,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和棉织品相比,无纺布的袋子容易成形,而且造价便宜,在环保方面,使用的大多数无纺布的原材料是聚丙烯,而塑料袋的原材料是聚乙烯,两种物质虽然名字相似,但在化学结构上却相差甚远,聚乙烯的化学分子结构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极难降解,所以塑料袋需要300年才可分解完毕;而聚丙烯的化学结构不牢固,分子链很容易就可断裂,从而可以有效地降解,并且在无毒的形态中进入下一步环境循环,一个无纺布购物袋在90天内就可以彻底分解,而且无纺布购物袋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废弃后对环境的污染度也只有塑料袋的10%。
在医院进行外伤快速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吸取患者体液的无纺布进行擦拭伤口,传统的无纺布呈抽纸型筒状设置,这样的单层无纺布吸水性较差,所以需要同时使用较多的无纺布单片,无法提升实际的吸水效率与伤口清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抑菌医用无纺布,通过设置了缓冲型内圈渗透机构,通过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与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进行初次吸取,紧接着通过六角形中空渗透槽、第二可撕裂型连接横条与转角型连接支撑槽吸取至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的内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抑菌医用无纺布,包括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所述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的内部开设有可撕裂型渗透机构,所述可撕裂型渗透机构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可撕裂型渗透机构均呈等距依次设置,所述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的内腔插接有内层无纺布贴合机构,且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与相邻的内层无纺布贴合机构均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所述外层无纺布贴合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所述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所述内层无纺布贴合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型无纺布垫层,所述缓冲型内圈渗透机构包括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所述第三支撑型无纺布垫层插接在相应的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与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之间,所述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第三支撑型无纺布垫层内部,所述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的一端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第二渗透型无纺布垫条,所述第二渗透型无纺布垫条远离第一渗透型无纺布垫条的一端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第三渗透型无纺布垫条,所述第三支撑型无纺布垫层的内部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第四渗透型无纺布垫条,所述第二渗透型无纺布垫条与第三渗透型无纺布垫条均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第四渗透型无纺布垫条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与相邻的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均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与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之间均设有中空型安装空槽,所述第一支撑型无纺布垫层与第二支撑型无纺布垫层的两侧均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连接型侧置密封框架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湘,未经陈志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7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