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5587.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0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逾;权鑫;王梦雨;王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0;E02D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韩惠琴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收缩 防脱锚杆 结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锚杆主体、套在锚杆主体外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连接的第一支撑体、连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第二支撑体;锚杆主体远离支撑体的一端设有螺纹部,螺纹部与螺母连接,锚杆主体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圆环;第一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铰接;通过拧紧所述螺母推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以撑开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使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充分嵌入岩土体内。本发明可回收利用、无需注浆直接与岩土体进行接触、能够解决传统锚杆长期在岩土中腐蚀所带来的锚固力下降的问题,制作方式和操作方式简单、易施工、锚固力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和巷道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建设和发展实体经济需求的快速提高,资源开采迅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资源开采迫在眉睫,锚杆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锚固构件,对岩土体加固起到了关键作用,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多便利。施工中岩土体在开挖后原始应力场平衡被打破导致结构失稳,新的应力场形成需要借助外力达到稳定,锚杆的锚固力是作为新应力场平衡最常见的一种外力,锚杆由于自身构造简单,易施工,使用范围广泛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边坡处理、道桥、地下空间工程、隧道工程、煤炭开采巷道支护等施工现场,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现有的锚杆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存在着不可回收等技术问题,尤其锚杆长时间在岩土中受到腐蚀不能进行更换导致锚固性能减弱、强度降低,对工程今后的使用和检修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传统锚杆大多数都需要对钻孔内进行注浆来增加锚固效果。
传统锚杆在生产和使用时工序较多,用材方面浪费较大,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锚杆不能回收利用、锚杆长期在岩土中受腐蚀导致锚固力下降、锚杆制作及操作复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及使用方法,可回收利用、无需注浆直接与岩土体进行接触、能够解决传统锚杆长期在岩土中腐蚀所带来的锚固力下降的问题,制作方式和操作方式简单、易施工、锚固力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包括锚杆主体、套在所述锚杆主体外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的第一支撑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第二支撑体;所述锚杆主体远离支撑体的一端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螺母连接,所述锚杆主体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铰接;通过拧紧所述螺母推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以撑开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使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充分嵌入岩土体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空心管和分别固定于该第一空心管两端的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二空心管和第四圆环,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一端与第四圆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托盘与所述螺母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包括通过铰关节连接在一起的上支撑和下支撑。
可选的,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上均设置有铰槽,支撑体的两端通过所述铰槽与对应的圆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和下支撑均由方形钢管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铰关节为销轴,两根钢管分别与销轴连接的一端均能绕销轴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工作面进行打孔,孔径大于套筒直径的10-15mm,孔的深度视实际需要结合锚杆主体的长度决定;
步骤二:将多级可收缩防脱锚杆结构放入所打的钻孔中,通过拧紧锚杆主体末端的螺母来推动套筒前进,从而撑开两级支撑体,使支撑体充分嵌入岩土体内,锚固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5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