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0925.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栋;王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2;F16K1/36;F16K1/46;F16K27/02;F16K31/126;F16K3/24;F16K3/30;F16K3/314;F16K27/04;F16K37/00;A61M1/00;A61M39/22;A61F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郭梦羽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输入 封闭 引流 装置 用控压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包括阀体,阀体中部开设空腔,设置有一活动件将所述空腔上下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阀体的外壁上开设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出气口和监测口;上腔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第一通道,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止水杆,所述止水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止水杆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密封圈;下腔内设置有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第二通道,活动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延伸至第二通道内且固定连接有一柱塞;所述活动件的下端与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监测口的外端与封闭引流装置的内部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海绵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吸出。
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时,负压源可能会因为意外情况停止,此时若不及时关闭冲洗液的输入,会导致冲洗液堆积在密闭空间内,轻则导致整个负压封闭引流需要重新更换,重则导致伤口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并且,负压源输入的负压也不能过大,会导致患者伤口处不舒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根据封闭引流装置内部的气压状态运行,当封闭引流装置内部解除负压状态时,能够防止冲洗液进入封闭引流装置影响伤口恢复,当负压源输入的负压过大时,能够减小进入封闭式引流装置的负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中部开设空腔,所述空腔内活动设置有一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将所述空腔上下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阀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上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与所述下腔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和监测口;所述上腔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第一通道,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止水杆,所述止水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所述止水杆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密封圈;所述下腔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第二通道,所述活动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道内且固定连接有一柱塞;所述监测口的外端与封闭引流装置的内部连通,常态下,所述止水杆通过密封圈封堵所述第一通道,当封闭引流装置的内部为负压状态时,活动件向下腔活动,带动止水杆移动并开放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柱塞根据负压大小增加或减小第二通道内的通气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复数个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流通管道,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柱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各所述连通管道上下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中空设置且下端开口,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阀体内,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于所述上阀体的外壁上;所述下阀体中空设置且上端开口,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活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和监测口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