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0212.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6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代德志;雷成勇;李海龙;王建岳;杨国华;王雪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H02H9/06;H02H9/04;H02H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冷洁;刘畅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间隙 型电涌 保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多层间隙模块包括工作极一、工作极二、间隙电极,n个间隙电极层叠并相互间隔以构成层叠单元,层叠单元层叠方向两端的间隙电极为端电极,其余的为公共电极,两个端电极分别与工作极一、工作极二电连接,触发电路一设置有k条,每条触发电路一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公共电极电连接,每条触发电路一的第二端均电连接至工作极二,触发电路二设置有m条,每条触发电路二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公共电极电连接,每条触发电路二的第二端均电连接至工作极一。本发明利用触发电路二缩短了放电间隙逐层触发的数量,有效降低启动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电涌保护器可以用于雷电效应等原因造成的电涌进行防护。电涌保护器设置在被保护系统中,当系统中的线路上产生电涌时,电涌保护器动作,限制线路上的瞬态过电压并泄放电涌电流,保护系统中的各种电子和电气设备。
目前的间隙型电涌保护器的工作过程是串联层叠在一起的间隙进行逐层触发,上一个间隙触发会影响下一个间隙的启动,间隙层数越多,影响越大,整个间隙型电涌保护器的触发电压为所有间隙触发后的叠加电压,因此现有的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的启动电压较高,难以有效降低,在兼顾安全性和遮断续流能力、空间限制等条件下,要降低电压保护水平,甚至启动电压小于1500V极其困难,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解决目前技术中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在满足高遮断续流能力条件下启动电压高、保护效果差,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包括多层间隙模块和触发电路模块,所述的多层间隙模块包括工作极一、工作极二、间隙电极,n个间隙电极层叠并相互绝缘间隔以构成层叠单元,所述层叠单元层叠方向两端的间隙电极为端电极,其余的为公共电极,一个端电极与工作极一电连接,另一个端电极与工作极二电连接,所述的触发电路模块包括触发电路一和触发电路二,所述的触发电路一设置有k条,每条触发电路一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公共电极电连接,并且每条触发电路一的第二端均电连接至工作极二,所述的触发电路二设置有m条,每条触发电路二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公共电极电连接,并且每条触发电路二的第二端均电连接至工作极一,其中n≥3,1≤k≤n-2,1≤m≤n-2,n、k、m为整数。本发明所述的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中,相邻的两个间隙电极以及间隙电极之间的空隙即构成放电间隙,也就说有n-1个放电间隙串联在工作极一、工作极二之间,本发明利用触发电路二来对触发电路二所连接公共电极两侧的放电间隙进行提前的触发,取代传统的沿着串联方向逐个触发的方式,触发电路二所连接的公共电极两侧的放电间隙被触发导通后,即可以同时向工作极一、工作极二的两个方向进行逐层触发,相当于是缩短了放电间隙层叠的数量,减少上一个放电间隙触发后的阻抗影响下一个放电间隙启动的基数,有效降低启动电压,提高产品的保护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触发电路模块包括用于承载触发电路一、触发电路二的电路板,并且触发电路一、触发电路二设置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所述的触发电路一、触发电路二通过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排针分别与公共电极电连接。触发电路一、触发电路二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电路板上,两者的工作相互不影响,提高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针连接在用于固定间隙电极的支架上,提高结构稳定性,确保排针能稳定与公共电极接触连接,确保对放电间隙的触发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排针与支架之间设置有防脱限位结构,所述防脱限位结构包括在支架上设置的供排针穿过的插孔以及排针上设置的外径大于插孔口径的限位部。避免排针在装配过程、电涌保护受到冲击时排针出现松脱的状况,提高排针与公共电极的电连接可靠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提高触发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排针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的一端呈弹性弯折状,提高排针与公共电极的接触稳定性,从而确保触发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