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9894.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8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晟;姜灵彦;刘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雅帅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12 | 分类号: | B01D25/12;B01D25/3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321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过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过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污水过滤设备难以长久稳定地保持通透性,反冲效率低,设备成本高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竖管,第一竖管侧壁上安装有进液管,第一竖管上端开有出液孔,第一竖管内安装有可在第一竖管内上下移动的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多个过滤片和一个底块,多个过滤片上下层叠置于第二活塞和底块之间,且多个过滤片之间留有间隙,过滤组件向下运动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可充入液体,过滤组件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的液体被挤出进行反冲;本发明能够始终保证过滤组件的通透性,长久保证过滤效率,且不需额外增加滤件和反冲泵、换向阀等,降低了设备体积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污水处理一般先经物理过滤除去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污水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杂质会在滤件内沉积,堵塞过滤通道,使过滤流量逐渐降低伸至完全堵塞;目前一般采用定期停机反冲的方式对滤件进行清理,但是长时间的杂质沉积通常会在滤件上形成顽固杂质,不易清理,且在正常过滤过程中过滤流量逐渐减小也会使过滤效率逐渐降低,难以长时间稳定的保持滤件的通透性;另外,反冲时无法进行正常的过滤作业,影响效率,也有一些设备采用两个或多个滤件,反冲时进行替换,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其中一个滤件进行反冲,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大设备体积,且其中一个滤件处于闲置状态,设备成本高,滤件利用率低;再有,目前的反冲设备均需配备反冲泵或环形阀,进一步增加了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过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污水过滤设备难以长久稳定地保持通透性,反冲效率低,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竖管,第一竖管侧壁上安装有进液管,第一竖管上端开有出液孔,第一竖管内安装有可在第一竖管内上下移动的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从上到下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多个圆盘型的过滤片和一个圆形的底块,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均与第一竖管内壁贴合,多个过滤片上下层叠置于第二活塞和底块之间,过滤片和底块的外径均小于第一竖管的内径,且多个过滤片之间留有间隙,每个过滤片的圆心位置均为开有一个通孔;过滤组件上安装有可拉动其上下移动的拉杆,拉杆上端穿出第一竖管外且连接有驱动装置;两个活塞的轴线处穿设有同一个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第二竖管,第二活塞可相对第二竖管滑动,第二竖管的侧壁上开有第一过液孔和第二过液孔,第二过液孔高于第一过液孔,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接触时,第一活塞将第一过液孔封闭,第二过液孔开启,第一活塞向上移动会使第一过液孔开启,第二过液孔封闭,第二竖管内安装有一个位于第一过液孔和第二过液孔之间的合页板,合页板可向上单向开启,第一活塞和第一竖管顶部之间安装有压簧,且第一活塞与第一竖管顶部之间连接有拉绳;过滤组件运动到最下端位置时,第二活塞将进液管的管口封闭,拉绳被拉紧,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分离。
本发明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证过滤组件的通透性,长久保证过滤效率,且不需额外增加滤件和反冲泵、换向阀等,降低了设备体积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滤组件向下运动时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过滤组件位于最下端时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过滤组件向上运动时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过滤组件向下运动时液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5为过滤组件向下运动到最下端时液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6为过滤组件从最下端位置向上运动时液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8为合页板位置的俯视图。
以上各图中虚线箭头表示过滤组件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雅帅纺织有限公司,未经金华雅帅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98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