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气弥散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6750.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枫盛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F24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雄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弥散 终端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氧气弥散终端,包括有枕头主体、位于枕头主体的两端的弥散器和内置在枕头主体内的输氧管路,弥散器设置有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弥散器嵌在枕头主体内、且出气孔位于枕头主体的正面并朝向枕头主体的中部,输氧管路的进气端用于与供氧设备连通、出气端分别与两个弥散器的进气孔连通。如此设置,将枕头和吸氧结合,在睡眠时可以不借助其他的设备,枕在枕头上即可高效率地补充氧气,而且,弥散器的出气孔设置在枕头主体的正面,加大了出气的截面面积,可减小出气时的噪音,既可以节省氧气输出,又不影响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原吸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氧气弥散终端。
背景技术
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高原地区,氧气含量稀薄。初到高原地区的人在高原地区睡觉的时候,因空气中含氧量少,轻者会影响睡眠质量,重一点的可能会引起高原反应,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目前高原地区在应对上述情况时,会使用制氧机制氧,让氧气弥散整个室内,提高睡眠空间内的含氧量;在不具备制氧机时,会通过氧气瓶接氧气面罩或吸氧管将氧气送入鼻腔。但是,弥散整个室内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浪费资源且效率不高,而且,氧气面罩或吸氧管的使用会给人带来不适的睡眠体验,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高原吸氧方式浪费资源且效率不高,容易影响使用者睡眠质量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弥散终端,其能够解决现有的高原吸氧方式浪费资源且效率不高,容易影响使用者睡眠质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氧气弥散终端,包括有枕头主体、位于所述枕头主体的两端的弥散器和内置在所述枕头主体内的输氧管路,所述弥散器设置有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所述弥散器嵌在所述枕头主体内、且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枕头主体的正面并朝向所述枕头主体的中部,所述输氧管路的进气端用于与供氧设备连通、出气端分别与两个弥散器的进气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弥散器包括有嵌在所述枕头主体内部且开口朝上的储气件和铺设所述枕头主体的正面的弥散板,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储气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储气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弥散板设置在所述储气件的上方、并将所述储气件的开口封闭,且所述出气孔分布在所述弥散板上。
优选地,所述枕头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由外向内逐渐凹陷并供人体头部枕用的曲型枕面,两个所述弥散板分别铺设在所述曲型枕面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枕头主体包括有乳胶枕芯和位于所述乳胶枕芯的背面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置有供所述乳胶枕芯的背面嵌入的凹槽,且所述输氧管路位于所述乳胶枕芯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凹槽靠近所述枕头主体的第一侧边的一侧开口设置,所述乳胶枕芯的背面设置有供所述支撑底座嵌入的凹陷区域。
优选地,所述输氧管路设置为三通管,所述输氧管路的进气端贯穿所述支撑底座远离所述枕头主体的第一侧边的一侧、并通过连接管路与供氧设备连通。
优选地,所述输氧管路与所述连接管路通过气体换向阀连通,且所述气体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凹陷区域内设置有供所述输氧管路嵌入的管路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还包括有所述供氧设备,且所述供氧设备设置为制氧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枫盛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枫盛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6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加药系统及循环水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室内空气净化的净化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