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保温杯内胆及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3898.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6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丰;王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给力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18 | 分类号: | B21D51/18;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321307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保温杯 内胆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保温杯内胆及其加工工艺,所述内胆(1)为不锈钢‑钛合金复合层,所述内胆的内表面(11)为钛合金材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12)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真空保温杯,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1),所述内胆(1)同轴套于所述外壳(2)内,且与外壳形成间隙(3),所述内胆的口部通过钎焊工艺与外壳密封为一体。本发明内胆采用不锈钢‑钛合金复合结构设计,通过缩口、旋薄、高温晶化工艺,既保持了钛合金内胆的优质品质,又解决了内胆与外壳的密封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保温杯内胆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真空保温杯的杯体材质多为不锈钢外壳,而内胆以不锈钢内胆或钛合金内胆为主,当外壳采用不锈钢材质时,若内胆为钛合金材质,则采用钎焊工艺密封后,会出现密封脱落或密封性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真空保温杯内胆及加工工艺,该内胆采用不锈钢外层,钛合金内胆层的设计,既保持了钛合金内胆的优质品质,又解决了内胆与外壳的密封性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内胆加工工艺,包括缩口、旋薄、高温晶化等步骤,其中,
所述缩口是指,将复合内胆固定在缩口的模具内,露出将要空缩的口部主体,然后通过缩口机的顶端下压,完成内胆口部缩口。
旋薄是指,复合内胆套于旋薄机的凸模上,通过凸模高速旋转带动复合内胆高速旋转,旋薄机在不锈钢内胆表面旋切挤压将不锈钢内胆加工到设定的厚度并将内胆的不锈钢层和钛合金层紧密的压合在一起。
高温晶化是指,将复合内胆在真空状态下,650-1100℃的高温下加热20-200分钟,再冷却至室温。
优选的,不锈钢内胆与钛合金内胆直径相差0.5㎜-1.0㎜。
一种真空保温杯内胆,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内胆为不锈钢-钛合金复合层,所述内胆的内表面为钛合金材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口部不锈钢材质单独向上延伸,形成与外壳钎焊密封的焊接部。
一种真空保温杯,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内胆,所述内胆同轴套于所述外壳内,且与外壳形成间隙,所述内胆的口部通过钎焊工艺与外壳密封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所述真空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间隙腔体抽真空,抽真空结束后,所述排气孔通过钎焊剂密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内胆采用不锈钢外层,钛合金内胆层的设计,既保持了钛合金内胆的优质品质,又解决了内胆与外壳的密封性问题。
本发明通过上述工艺可以实现复合内胆的紧密结合,无间隙,尤其通过高温晶化工艺后,不仅提升了复合内胆的力学性能,而且形成的不锈钢包钛合金的形态,使复合内胆的一体性更好,此外,本发明在真空杯的加工工艺中,便于内胆与外壳的钎焊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胆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内胆应用图。
图中:1、内胆;11、不锈钢层;12、钛合金层;
2、外壳;21、排气孔;
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给力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给力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