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静电的贴合分切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663.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1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葛晓波;廖雄文;兰二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钛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7/04 | 分类号: | B65H37/04;B65H3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洪海珍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贴合 分切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静电的贴合分切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放料辊、第二放料辊、压膜机构、分切机构、第一收料辊、除静电风棒、以及若干导向辊;还包括第二收料辊、双轮导向辊、收底纸辊、放底纸辊、剥离块、以及若干牵引辊。通过设置压膜机构和分切机构,可以将多层材料压合成一体,同时还能将宽幅的产品分切成设定宽度的窄幅产品;通过设置剥离块、收底纸辊、放底纸辊,可以对产品的底纸更换;通过设置第二收料辊和双轮导向辊,可以将分切后的窄幅复合卷料分两路收卷,避免卷筒之间相互干扰;通过设置多个除静电风棒,可以中和半成品、成品上的带电灰尘的正负电荷,并将灰尘从中除去,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裁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静电的贴合分切机。
背景技术
分切机是一种将宽幅纸张、云母带或薄膜分切成多条窄幅材料的机械设备,常用于造纸机械、电线电缆云母带及印刷包装机械。分切机主要的运用于:无纺布;云母带、纸张、绝缘材料及各种薄膜材料分切、特别适宜于窄带(无纺布,纸张,绝缘材料、云母带、薄膜等等)的分切。
工作时,分切机要将整卷或整张原材料进行固定长度分切加工,例如塑料包装材料、包装纸箱、钢板、胶片、皮革、木片等进行分切加工,都要用到定长分切控制。分切长度可连续设定,如果实际分切长度有误差,容易通过设定参数的方式校准。
分切机分切控制分为静态和动态分切两种:在设定长度到达时准确停机,然后静态分切加工,分切后重新启动运行;在设定的长度到达时,不停机发出分切信号,分切机在材料运动过程中动态分切加工。
然而,目前现有的分切机只有分切功能,如需贴合则要用到贴合机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周期变长,加工过程中需要留的余量变多,增加了人工操作和加工成本,工艺也繁琐,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生产效率也不高,而且二次加工准确度不高。
此外,现有的分切机多在无尘车间生产,于是很多分切机上并没有设置除静电的机构,但是,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带有静电的细微颗粒会吸附在产品上,即无尘车间也很难保证产品上不吸附细微颗粒物。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款分切机,既可以对卷料进行裁切,使其达到规定长度,还可以在裁切的卷料上贴合其他薄膜或纸张层,使分切机可生产的产品拓展到复合多层结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静电的贴合分切机,以实现在对多层卷料进行分切的同时对其贴合。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除静电的贴合分切机,包括机架和若干导向辊,还包括:第一放料辊,安装在所述机架前部,用于装载卷状的第一卷料;第二放料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第一放料辊的上侧,用于装载卷状的第二卷料;压膜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放料辊后侧,所述压膜机构用于将传输至其内部的所述第二卷料和所述第一卷料压合,形成宽幅复合卷料;分切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压膜机构后侧,用于将压合后的所述宽幅复合卷料分切成设定宽度的窄幅复合卷料;第一收料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分切机构后侧,用于对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窄幅复合卷料所述收卷;以及除静电风棒,设置在所述第一收料辊和所述压膜机构一侧,用于出去所述第二卷料和所述窄幅复合卷料所述上的带电颗粒物。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收料辊和双轮导向辊,所述双轮导向辊与所述导向辊配合,使分切后的若干条所述窄幅复合卷料一部分传输至所述第一收料辊上,另一部分传输至所述第二收料辊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轮导向辊位于所述分切机构后侧,所述第二收料辊位于所述第一收料辊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料辊的一侧也设置有除静电风棒。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卷料上底纸剥离的剥离块、用于将剥离后的底纸收卷的收底纸辊、用于给宽幅复合卷料提供底纸的放底纸辊、以及若干牵引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钛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钛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