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612.3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陈帆;袁闪闪;尚冬;陈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2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李团胜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pmu 数据 电网 故障 辨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网的监测及维护技术,具体是一种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本方法以μPMU测量的电气量数据为基础,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μPMU监测区域内部是否发生故障的识别和故障类型的识别,为故障检修与排除提供便利,对以μPMU为基础的WAMS的功能延伸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的监测及维护技术,具体是一种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型同步相量测量(μPMU)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领域也多有研究。μPMU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提供同步时钟信号,给同步相量打上时间标签,为电网监测系统提供了高精度、带时标的电压电流同步相量。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规模日益扩大,配电线路故障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是快速恢复电网供电的前提,而对发生故障的辨识又是快速、准确故障定位的前提,是故障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配电网故障发生时,电气量发生突变,电气量信息作为最根本的故障表征,要比开关量信息更为可靠精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μPMU为基础的WAMS(电力系统同步量测系统广域量测系统)将在广域性、同步性、实时性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基于WAMS对电气量优良的同步实时监测传输特性,μPMU量测数据也能更加准确的反映电网故障的性质,因此,开发一种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本方法以μPMU测量的电气量数据为基础,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μPMU监测区域内部是否发生故障的识别和故障类型的识别,为故障检修与排除提供便利,对以μPMU为基础的WAMS的功能延伸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配电网每个子区域的每个边界母线上分别设置一个监测节点,每个监测节点对应设置一个μPMU,用以测量该监测节点的电压相量和流进该子区域的电流相量,并获得对应时间的阻抗;
步骤S2:设定S1为正常运行时所观测阻抗,S2为故障后所观测阻抗,变量sr=S1/S2,并设定变量sr处于正常状态的阈值为当三相中任一相的时,则该监测节点所监测的配电网子区域存在可能发生故障的条件;
对于被监测子区域,由于其存在多个边界,当其所有边界的监测节点均监测到可能发生故障的条件时,则判定该被监测子区域发生了故障;
步骤S3:在确定被监测子区域发生故障后,在μPMU的故障暂态录波数据中调出故障发生后1/4个周期的三相电流IA、IB、IC,并通过三相电流相加得到零序电流I0;
步骤S4:通过小波变换,对调出的IA、IB、IC和I0四种电流数据应用db4小波的小波基进行8层分解,获得高频细节信号系数d1(k)~d8(k);
步骤S5:将四种电流的小波能量作为故障的特征,按照下式分别求取四种电流IA、IB、IC、I0各自对应的高频能量值EA、EB、EC、E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