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5823.8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7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陶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永华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1/06;B24B55/06;B24B55/00;B24D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械零件 加工 传动 轴突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固定时不能够实现多种固定结构同步固定,固定稳固性较差;不能够实现打磨面积的提升,且不能够实现传动轴突缘的防护式打磨;在打磨过程中不能够联动实现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的问题。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和弹性伸缩瓶;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座。因打磨座和打磨块均为凹形结构,且打磨块内壁与传动轴突缘接触,从而在打磨时,一方面,凹形结构的打磨座和打磨块可组成传动轴突缘的脱离防护结构,另一方面,凹形结构的打磨座和打磨块可提高与传动轴突缘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打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打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轴突缘时用于和传动轴进行连接的连接座,传动轴突缘在加工完毕后需要进行打磨。
如申请号:CN202010638548.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包括:立柱;第一摆臂,套设在立柱上,第一摆臂被适配为能够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摆臂远离于立柱的一端;打磨组件,打磨组件设置在第二摆臂上。本发明提供的打磨装置,操作简便,技能要求低,打磨动作灵活多变,可显著改善现场打磨作业环境与劳动强度,方便实现高速打磨抛光作业;一方面,通过第一摆臂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相对于第一摆臂转动,使得打磨装置的作业角度可调,能够对轨件的飞边进行全面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角度,即可控制打磨组件的打磨位置,能够提高飞边及氧化皮打磨处理的精度,提高轨件的质量。
现有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现有装置在对传动轴突缘固定时不能够实现多种固定结构同步固定,固定稳固性较差;再者是,现有装置在打磨时效率较低,不能够对打磨结构进行改进实现打磨面积的提升,且不能够对打磨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传动轴突缘的防护式打磨;最后是,现有装置在打磨过程中不能够联动实现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装置在对传动轴突缘固定时不能够实现多种固定结构同步固定,固定稳固性较差;再者是,现有装置在打磨时效率较低,不能够对打磨结构进行改进实现打磨面积的提升,且不能够对打磨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传动轴突缘的防护式打磨;最后是,现有装置在打磨过程中不能够联动实现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机械零件加工的传动轴突缘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和弹性伸缩瓶;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座,且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一个固定结构,并且固定结构上固定有传动轴突缘;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调节结构,且调节结构上焊接有打磨结构;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净化结构;所述打磨结构包括打磨座和打磨块,所述打磨座焊接在主体座上,且打磨座内粘附有打磨块;所述打磨座和打磨块均为凹形结构,且打磨块内壁与传动轴突缘接触;所述弹性伸缩瓶包括凸起,所述弹性伸缩瓶头端焊接有一个凸起,且凸起为半球形结构,并且凸起组成了弹性伸缩瓶的伸缩延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滑动座A,所述底座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滑动座A;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主体座和螺纹杆,所述主体座滑动连接在滑动座A上;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底座上,且螺纹杆与主体座螺纹连接,并且螺纹杆组成了主体座的螺纹调节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防护窗,所述防护窗焊接在主体座上,且螺纹杆还组成了防护窗的螺纹式调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永华,未经陶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5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生动植物共生增氧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