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溢出效应的产品单位成本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4164.6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2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戴毅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丁云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溢出 效应 产品 单位成本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溢出效应的产品单位成本评估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产品的总生产地区自底向上划分为生产企业层、多个中间地区层和总生产地区层,建立生产企业层中的各企业的学习曲线模型,根据生产企业层中各企业的学习曲线模型逐层向上构建中间地区层中生产地区和总生产地区的学习曲线模型,根据总生产地区的学习曲线模型获取总生产地区的产品单位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自底向上的学习曲线模型构建方法,建立各生产层级的学习曲线模型,采用最底层级中各企业易获取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建模,避免中高层级生产地区历史数据采集困难的弊端,并且能够自顶向下进行分析,提高产品单位成本的评估准确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单位成本评估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溢出效应的产品单位成本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学习曲线起源于工业领域观察到的一种内在规律,即产品的单位成本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双倍增加以一定的比例降低。这种规律首先在“二战”时期的飞机工业生产中被揭示,后续在其它众多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该规律普遍存在,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通过学习曲线分析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进程,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学习曲线的发现表明,众多行业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存在一定的学习效应,即通过产品的使用过程,可以不断累计有价值的经验,进而提高产品使用效率。
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不仅会对自身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周围的其它组织产生影响。溢出效应可以是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前者说明知识可以通过传播和扩散提升整个社会的产品生产率,后者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先进技术拥有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从而使其它组织通过使用该技术获益。溢出效应说明,知识和技术不同于普通产品,具有传播性和扩散性,可以使整个领域的产品或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产品产量,知识溢出、技术溢出、资本投入、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政策等众多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按照产品自身的学习过程,这些因素可以归为两大类:learning by doing和learningby researching,前者描述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操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其代表因素为累计产量,后者描述为针对产品研发过程产生的产品技术性能的提升和改进,其代表因素为累计RD投入。按照所考虑的影响因素的多寡,现有的学习曲线模型一般分为单因素(one-factor)、双因素(two-factor)和多因素(multi-factor)三种类型。其中,单因素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它普遍用于分析产品累计产量对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溢出效应的产品单位成本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溢出效应的产品单位成本评估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产品的总生产地区自底向上划分为生产企业层、多个中间地区层和总生产地区层,其中生产企业层包括多个企业,中间地区层包括多个生产地区,总生产地区层包括总生产地区,每个中间地区层的生产地区由下一层级的生产地区组成,最上层级的中间地区层的生产地区组成总生产地区,
建立生产企业层中的各企业的学习曲线模型,根据生产企业层中各企业的学习曲线模型逐层向上构建中间地区层中生产地区和总生产地区的学习曲线模型,根据总生产地区的学习曲线模型获取总生产地区的产品单位成本。
本发明基于溢出思想,总生产地区的下一层级中通过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会产生跨区域、跨层级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及扩散活动,从而使上一层级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优选地,所述的构建中间地区和总生产地区的产品单位成本学习曲线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生产企业层中各企业的学习曲线模型构建最下层级的中间地区层中生产地区的学习曲线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41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