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Web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1978.4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1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02 | 分类号: | H04L67/02;H04L67/56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罗庆 |
地址: | 6100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web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Web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基于分布式环境的Web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址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包括第一链接地址;根据所述第一链接地址,判断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待访问数据的数据类型;当所述数据类型静态数据时,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的第一链接地址更新为第二链接地址,使所述从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链接地址,从本地的静态数据文件集中获取与所述待访问数据相应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返回到所述目标地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上增加了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请求次数的问题,提高了返回数据的响应速度,降低了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Web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访问数的增加,单机WEB服务模式下的各种性能优化方法,显得力不从心,这时企业的开发者往往通过负载均衡+业务集群的方式来提高接收用户请求的处理能力,通过部署分布式缓存的方法把“一些数据”放到缓存中来提高系统动态数据的响应速度,在这里提到的“一些数据”往往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些数据查询的次数远远大于更新的次数;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采用的方式是修改后数据不仅要更新到数据库,同时也要更新到缓存中,如果把更新非常频繁的数据放到缓存中,两次更新操作务必会增加整个服务器系统的负载。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Web数据处理方法在对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上增加了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请求次数,加大了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Web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上增加了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请求次数的问题,提高了返回数据的响应速度,降低了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Web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于分布式环境的Web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业务服务器、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址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包括第一链接地址;根据所述第一链接地址,判断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待访问数据的数据类型;当所述数据类型静态数据时,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的第一链接地址更新为第二链接地址,使所述从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链接地址,从本地的静态数据文件集中获取与所述待访问数据相应的第一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返回到所述目标地址。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数据类型为动态数据时,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转发到所述Web业务服务器,使所述Web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链接地址,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与所述待访问数据相应的第二数据;将所述所述第二数据返回到所述目标地址。
可选地,所述获取目标地址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分类规则,对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数据类型的分类;将所述数据类型为静态数据的所有目标数据生成静态数据文件集;将所述静态数据文件集存储在所述主服务器的预设目录中,并同步存储到所述从服务器的相同预设目录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地址发送的数据更新请求,所述数据更新请求包括待更新数据;通过所述Web业务服务器将所述待更新数据更新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得到已更新数据;根据所述预设分类规则,获取所述已更新数据的数据类型;当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静态数据时,将所述已更新数据生成更新静态数据文件;将所述更新静态数据文件替换所述主服务器相应目录中的第一原始静态数据文件。
可选地,将所述已更新数据生成更新静态数据文件,并将所述更新静态数据文件替换所述主服务器相应目录中的原始静态数据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控所述主服务器中的静态数据文件集是否存在更新静态数据文件;当存在更新静态数据文件时,将所述更新静态数据文件替换所述从服务器中相应目录下的第二原始静态数据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