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1314.8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怀慧;倪铮;潘丽娜;郭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B60K1/04;B60L50/6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安装 支架 总成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总成,涉及车辆电池包技术领域。本安装支架总成包括插接件安装板和安装支架,插接件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预挂槽,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第一支架部用于设于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模组之间,并用于支撑固定BMS,第二支架部设于第一支架部靠近插接件安装板的一端并沿电池模组的外侧延伸设置,第二支架部用于与预挂槽匹配,以预挂固定插接件安装板。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总成,结构简单,几乎不占用空间,在不影响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实现在狭小严苛的电池包空间中安装接插件安装板,解决相关技术中安装插接件安装板时占用空间过大及破坏电池包整体结构强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与发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整体性能的关键性因素,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性能的优劣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动力表现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容纳更多的电池模组,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为电池模组争取空间;同时,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受到较大的侧向挤压,为了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需要电池包整体能够承受较大的侧向挤压,而电池包下壳体边梁是重要的抗挤压部分,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保证电池包下壳体边梁有足够的强度。
相关技术中,一部分为了固定插接件一般会设置插接件安装板,目前大部分接插件安装板的安装结构通常需要在电池包内部或外部设置支架,此种结构设计的箱体与整车配合良好,装配便捷,然而由于需要设置支架,也对应需要在电池包壳体的前端专门预留接插件安装支架空间,对于电池壳体布置空间非常严格的情形可能存在无法安装插件安装支架的情形,或是为了安装插接件安装支架会降低电池壳体的空间利用率。
相关技术中,还有一部分会从壳体的边梁处着手,在边梁和壳体底板上设置插接件安装开口,此结构虽然节省了一定的空间的,但是需要与对应连接的边梁进行相应特殊设计与调整,因而相应边梁的整体性会被破坏,为了保证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电池包的框架结构变得复杂,制造难度变大,与此同时,由于壳体的密封面不在一个平面上,导致密封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总成,以同时解决相关技术中安装插接件安装板时占用空间过大及对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影响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总成,其包括:
插接件安装板,其上设有至少一预挂槽;
安装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用于设于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模组之间,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BMS,所述第二支架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部靠近所述插接件安装板的一端并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架部用于与预挂槽匹配,以预挂固定所述插接件安装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部包括:
支撑段,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朝下方延伸设置;
第一预挂段,其呈长条形,所述第一预挂段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段远离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预挂段位于所述支撑段两侧的部分段分别用于与所述预挂槽匹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挂段的两端上均设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设于所述第一预挂段靠近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部还包括第二预挂段,所述第二预挂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部连有所述第一预挂段的一端相连,并用于沿所述BMS的外侧朝上方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预挂段用于与所述预挂槽匹配,以预挂固定所述插接件安装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