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1005.0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6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褚旭阳;庄伟煌;杨一凡;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7/10;B23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李森宝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曲 通道 结构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用于加工工件,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导向夹具,所述导向夹具包括加工平面,该加工平面延伸有一弯曲延伸的弯曲缝隙;带状电极,所述带状电极延伸经过所述弯曲缝隙,所述带状电极的一侧凸出所述加工平面;走线机构,所述走线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带状电极并带动所述带状电极在所述弯曲缝隙中弯曲运行;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带动所述工件垂直于所述加工平面移动,所述带状电极在所述工件上电火花加工出对应的弯曲微通道结构。应用本技术方案可提供一种能加工出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微通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常用于散热器、微反应器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微通道结构的广泛应用,弯曲微通道结构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许多研究表明,弯曲微通道对比平直微通道具有更加良好的传热效率,在低流速状态下介质的流动特性也优于平直微通道。然而,目前尚缺少弯曲微通道结构的高效加工制造方法,这导致了许多关于弯曲微通道结构的研究还只停留在理论计算和模型仿真阶段,难以进行实物的试验验证。因此,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弯曲微通道结构加工方法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目前对微通道结构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精密铣削、激光加工、化学蚀刻、成形加工等。然而,这些加工方法在微通道结构加工上普遍存在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材料适用范围小等问题。电火花线切割具有无接触、无宏观切削力、材料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是微细结构加工最理想的方法之一,也常用于微通道结构的加工。但是,普通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法对微细通道结构始终存在加工效率低、断丝风险高等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在普通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电极丝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只能用于平直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而无法加工弯曲微通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用于加工工件,包括:
导向夹具,所述导向夹具包括加工平面,该加工平面延伸有一弯曲延伸的弯曲缝隙;
带状电极,所述带状电极延伸经过所述弯曲缝隙,所述带状电极的一侧凸出所述加工平面;
走线机构,所述走线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带状电极并带动所述带状电极在所述弯曲缝隙中弯曲运行;
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带动所述工件垂直于所述加工平面移动,所述带状电极在所述工件上电火花加工出对应的弯曲微通道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向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分别相向设置有弯曲曲面,两个所述弯曲曲面间隔开并界定出所述弯曲缝隙。
优选的,两个所述弯曲曲面间隔的间隔距离处处相等,且大于所述带状电极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弯曲曲面为圆滑过渡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弯曲曲面为正弦曲面。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固定件和机架,所述走线机构和进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夹具设置在所述连接固定件上,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机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走线机构包括进带导轮和出带导轮,所述进带导轮设置在所述弯曲缝隙的进带端,所述出带导轮设置在所述弯曲缝隙的出带端,所述带状电极延伸经过所述进带导轮、弯曲缝隙和出带导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方法,适用于加工工件,使用所述的弯曲微通道结构的加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带状电极在走线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弯曲缝隙中弯曲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