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汇流排模块和相应的接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0901.5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2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P·贝格;A·梅茨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5/14 | 分类号: | H01R2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流 模块 相应 接线 | ||
本发明涉及汇流排模块和相应的接线模块,具体而言描述了用于分配沿着承载轨分配的直流电流的汇流排模块和用于分接沿着承载轨分配的直流电流的相应接线模块。接线模块包括:壳体,壳体的电绝缘的背部区段形状配合地与承载轨连接或能连接。壳体的前部区段具有大量横向于汇流排模块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电绝缘的横向接片。此外,汇流排模块包括在所述壳体中在背部区段与前部区段之间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汇流排,所述汇流排构造成用于,在接线模块处于已安装在所述汇流排模块处的位置中时穿过在横向接片之间的缝隙接触接线模块以用于分配直流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不局限于其的情况下)用于直流电流分配给接线模块的汇流排模块(Stromschienenmodul)以及相应的接线模块。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用于将运行电流分配给位于承载轨上的电气技术的模块的布线耗费能够使用汇流排。ABB的系统“Smissline TP”包括用于三相交流电流的防手指触电保护的汇流排。但该系统不与现存的承载轨、尤其是支承轨相兼容。
此外,传统的汇流排具有不可改变的长度。为了补充较宽的汇流排,必须将承载轨上的结构空间用于夹持模块,汇流排在夹持模块的两侧相互用线材连接。由此,要么结构空间没有被最佳地利用,要么需要通过用较长汇流排更换直到现在的汇流排进行重新安装。
文件EP 2 086 101 A2描述了连接滑移件,以用于将在承载轨上相邻的接线模块关于一个电势进行电连接。但这种连接滑移件增加了接线模块的结构高度,只能转递唯一的电势,并且接触部位的数量随着配电系统的长度而增加,因此其不适用于大电流、例如不适用于分配在40A数量级下的直流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如下任务,在此提供补救措施。尤其是,本发明能够基于如下任务,提供用于沿着承载轨分配或分支出直流电流的技术,而并不由于配电系统的扩展而产生空隙或空部位。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借助本发明来解决。本发明的适宜的设计方案和有利的扩展方案在说明书中给出。
在下面部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汇流排模块,该汇流排模块用于将直流电流分配至沿着承载轨布置的或能布置的接线模块。汇流排模块包括壳体。壳体的电绝缘的背部区段与承载轨形状配合地连接或能连接。壳体的前部区段具有大量横向于汇流排模块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电绝缘的横向接片。此外,汇流排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在壳体中在背部区段与前部区段之间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汇流排。汇流排构造成用于,在接线模块处于已安装在所述汇流排模块处的位置中时穿过在横向接片之间的缝隙接触接线模块以用于分配直流电流。
在汇流排模块的实施例中,通过使汇流排布置在背部区段与前部区段之间,横向接片能够防止汇流排意外接触或短接。在汇流排模块的相同的或另外的实施例中,由于横向接片横向于纵向方向延伸,因此汇流排能够由沿横向方向(即沿着缝隙)弹簧弹性的轨接触部接触。由此,接线模块能够沿纵向方向构造得窄或能在承载轨的给定的长度上安装更多接线模块。
汇流排模块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直流电流平行于承载轨的分配(例如导引和/或分支)。结构空间能够被优化地利用,例如在不增加接线模块的结构高度的情况下被优化地利用,其方式为,汇流排借助于汇流排模块布置在承载轨的U形的凹陷部中。
汇流排模块能够降低针对直流电流至承载轨上的接线模块的分配(例如从接线模块进行分配、分配用于接线模块或经由接线模块进行分配)的布线耗费。直流电流能够是用于运行相应接线模块或借助于接线模块馈电的消耗器的运行电流。
汇流排的上棱边能够处于壳体内。汇流排的上棱边能够布置得比横向接片更深(即进一步向着背部区段或承载轨)。由此,能够防止意外短接、优选在不使上棱边绝缘的情况下防止意外短接,由此能够简化制造和/或轨接触部不必跨接上棱边处的绝缘部。
直流电流的额定电压能够是12V至24V或24V至48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未经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0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