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0246.3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4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彦存;韩常玉;周庆海;王献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8;C08L35/00;C08K3/36;C08K7/00;C08K3/34;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藏斌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氧化 己烯 共聚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100份;高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10~30份;纳米二氧化硅2~15份;片层结构硅灰石纳米粒子1~3份;玻璃纤维1~3份;聚马来酸酐0.05~1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10~20份。本发明以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作为基料,通过向其中引入适量的高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二氧化硅、硅灰石纳米粒子、玻璃纤维、聚马来酸酐和接枝共聚物,获得了具有优异力学强度、耐热性能和透光率的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大量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不仅加剧了温室效应,而且也造成了碳资源的浪费。二氧化碳是合成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以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生产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不仅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废气的资源化利用,减缓温室效应;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石油化工品等非可再生碳源的消耗,缓解石油化工原料短缺的问题。此外,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还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作为一类无定型聚合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仅为100℃左右,拉伸强度低,耐热性能差,透光率欠佳。因此,如何提升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透光性,已成为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耐热性能和透光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
所述低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15万;
所述高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25万。
优选的,所述低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10万。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50万。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100nm。
优选的,所述片层结构硅灰石纳米粒子的片层度为0.5~5nm。
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的直径为50~100nm;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5~1mm。
优选的,所述聚马来酸酐的分子量为500~2000。
优选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接枝度为0.1~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物熔融共混,得到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复合材料;
所述原料物包括低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高分子量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纳米二氧化硅、片层结构硅灰石纳米粒子、玻璃纤维、聚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
优选的,所述原料物在进行熔融共混之前,先干燥至含水率≤20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0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