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奶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4534.8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1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高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8 | 分类号: | A23F3/18;A23F3/16;A23C9/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加工 机制 奶茶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奶茶的方法,包括:煮茶阶段:将满足预设比例范围的奶、茶和水放入所述食品加工机的杯体内;对杯体内的混合浆液进行分段加热,使所述混合浆液的温度分段升高,直至升高到预设的萃茶温度;在分段加热之间和/或在进行分段加热时对所述混合浆液进行搅拌;萃茶阶段:将所述混合浆液维持在所述萃茶温度的预设温度范围内,执行预设的萃取周期预设周期数或预设总时长;每个萃取周期包括至少一次加热过程和至少一次搅拌过程搅拌。该实施例方案工艺简单、制作技术门槛低、可控性高,实现了自主、简单、快速、高效地制作健康的奶茶饮品,并且保证了奶茶良好的口感。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烹饪设备控制技术,尤指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奶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奶茶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大众饮品。因同时具有茶的鲜爽和奶的香浓而倍受欢迎。不论是传统制作方法还是新式饮品店都采用勾兑方式制作,即先煮好茶水,再按照一定比例与牛奶混合,然后添加糖、盐、奶油、水果、珍珠粉圆等一种或多种佐料制成高颜值、好口感的奶茶饮品。正常奶茶应具有明亮的色泽、黄色或红色等外观、茶味和奶味明显、均一的体系,不暗沉发灰、不明显苦涩、无异味等。
但是目前市面上奶茶制作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勾兑方式操作较复杂、占用器具多,因具有一定技术要求而导致普通大众较难制作一杯口感理想的奶茶。其次,茶饮店曾使用奶粉、植脂末、添加剂、香精进行勾兑,长期饮用对人体有害;最近几年因大众健康需求升高,已改为液态奶和新鲜茶水勾兑,虽然口感、颜值和营养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价格高、糖和咖啡因含量高、添加的佐料经过特殊处理等显性或隐性缺陷。
目前利用食品加工机直接制作奶茶不仅技术少见,而且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其仍然采用勾兑方式先煮茶再加奶混合的思路,并且仅采用普通的加热和搅拌方式,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设计和开发,从而导致其制作效果不佳,不被用户接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奶茶的方法,工艺简单、制作技术门槛低、可控性高,能够实现自主、简单、快速、高效地制作健康的奶茶饮品,并且能够保证奶茶良好的口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奶茶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煮茶阶段:将满足预设比例范围的奶、茶和水放入所述食品加工机的杯体内;对杯体内的混合浆液进行分段加热,使所述混合浆液的温度分段升高,直至升高到预设的萃茶温度;在分段加热之间和/或在进行分段加热时对所述混合浆液进行搅拌;
萃茶阶段:将所述混合浆液维持在所述萃茶温度的预设温度范围内,执行预设的萃取周期预设周期数或预设总时长;每个萃取周期包括至少一次加热过程和至少一次搅拌过程搅拌。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茶的质量可以为所述混合浆液总质量的0.33%~1.33%;
奶的质量可以为所述混合浆液总质量的1/3~2/3;
水可以为纯净水。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茶和奶的不同种类对所述煮茶阶段和所述萃茶阶段的制作参数设置不同的数值。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食品加工机的有效搅拌体积比大于0.5;可以选择0.55~0.65;
所述有效搅拌体积比为:食品加工机的刀片在水平面最长处所围面积的等效直径,与刀片在水平面最长处所围面积处对应的水平面上杯体的等效直径之比。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对杯体内的混合浆液进行分段加热,使所述混合浆液的温度分段升高,直至升高到预设的萃茶温度;在分段加热之间和/或在进行分段加热时对所述混合浆液进行搅拌,可以包括:
循环执行第一操作第一预设次数,每执行一次所述第一操作将所述混合浆液加热到一个新的温度点,直至所述混合浆液的温度达到所述萃茶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