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li1和EpCAM基因共同标记的肝祖细胞群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4452.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允;高栋;彭甲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5/074;A61L27/38;A61L27/54;A61K35/407;A61P1/16;C12Q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li1 epcam 基因 共同 标记 细胞 及其 应用 | ||
1.细胞或细胞培养物的应用,用于:制备转分化形成肝细胞的组合物,制备进行肝脏损伤修复的组合物,或制备肝脏类器官;
其中,所述细胞为Gli1+细胞,且包括以下特征:(i)具有肝干/祖细胞特性,(ii)具有分化/转分化形成肝细胞的功能,(iii)具有肝脏损伤修复作用,和/或(iv)能够形成肝脏类器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为Gli1+和EpCAM+细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特征:
具有上皮细胞特征,或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
具有间充质细胞特征,或表达间充质细胞标志物;
能形成类器官且该类器官具有间胆管细胞特征,或表达胆管细胞标志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胆管细胞标志物包括选自下组的标志物:KRT19、SOX9;
所述上皮细胞标志物包括选自下组的标志物:EpCAM,KRT7和KRT19;或
所述间质细胞标记物包括选自下组的标志物:PDGFRα和PDGFRβ。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包括传代的细胞。
6.一种分离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物,所述细胞为Gli1+细胞且包括以下特征:(i)具有肝干/祖细胞特性,(ii)具有分化/转分化形成肝细胞的功能,(iii)具有肝脏损伤修复作用,和/或(iv)能够形成肝脏类器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为Gli1+和EpCAM+细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特征:
具有上皮细胞特征,或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
具有间充质细胞特征,或表达间充质细胞标志物;
能形成类器官且该类器官具有间胆管细胞特征,或表达胆管细胞标志物。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物,其特征在于,所述Gli1+细胞通过包括以下的方法分离获得:利用特异性结合或捕获Gli1的结合分子或捕获分子,从肝组织的分离物中将Gli1+细胞分选出;或
所述Gli1+和EpCAM+细胞通过包括以下的方法分离获得:利用特异性结合或捕获Gli1和EpCAM的结合分子或捕获分子,从肝组织的分离物中将Gli1+和EpCAM+细胞分选出。
10.一种分离或富集细胞或细胞培养物的方法,所述细胞为Gli1+细胞且包括以下特征:(i)具有肝干/祖细胞特性,(ii)具有分化/转分化形成肝细胞的功能,(iii)具有肝脏损伤修复作用,和/或(iv)能够形成肝脏类器官;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特异性结合或捕获Gli1的结合分子或捕获分子,从肝组织的分离物中将Gli1+细胞分选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为Gli1+和EpCAM+细胞,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特异性结合或捕获Gli1和EpCAM的结合分子或捕获分子,从肝组织的分离物中将Gli1+和EpCAM+细胞分选出。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细胞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分选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微流控细胞分选法,粘附法。
13.一种制备肝脏类器官的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物,使之生长和分化,从而获得肝脏类器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4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