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3032.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丝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9/00;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23/02;B32B23/10;B32B5/08;B32B5/02;B32B5/06;B32B7/08;B32B33/00;B32B3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黄胡生 |
地址: | 2241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抗菌 纺织 面料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制造工艺,包括内透气层、外透气层和抗菌层,所述内透气层和所述外透气层分别设在所述抗菌层上下面;所述内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棉2‑6份,真丝纤维1‑2份,天丝纤维3‑5份,聚酯纤维30‑40份,麻15‑20份;所述外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竹纤维20‑30份,亚麻纤维10‑30份,香蕉纤维5‑10份,粘胶纤维30‑40份;所述抗菌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菠萝叶纤维10‑15份,亚麻纤维13‑15份,纳米银纤维20‑30份,竹原纤维占50‑60份,驱蚊纤维10‑20份。本发明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且有效减少异味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面料制作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市场上所拥有的面料大多只具备一些舒适性功能的特点,效果比较单一,无法得到使用者的广泛使用要求。人们在工作和各种体力劳动后,往往会散发出各种异味,同时由于工作中造成整体的一个脏的环境,还容易滋生各种细菌,而现有的面料穿着在身时无法有效的去除此类气味和细菌,长此以往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制造工艺,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且有效减少异味产生。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抗菌纺织面料,包括内透气层、外透气层和抗菌层,所述内透气层和所述外透气层分别设在所述抗菌层上下面;
所述内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棉2-6份,真丝纤维1-2份,天丝纤维3-5份,聚酯纤维30-40份,麻15-20份;
所述外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竹纤维20-30份,亚麻纤维10-30份,香蕉纤维5-10份,粘胶纤维30-40份;
所述抗菌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菠萝叶纤维10-15份,亚麻纤维13-15份,纳米银纤维20-30份,竹原纤维占50-60份,驱蚊纤维10-20份。
优选的,所述内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棉2份,真丝纤维1份,天丝纤维3份,聚酯纤维3份,麻15份;
所述外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竹纤维20份,亚麻纤维10份,香蕉纤维5份,粘胶纤维300份;
所述抗菌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菠萝叶纤维10份,亚麻纤维13份,纳米银纤维20份,竹原纤维占50份,驱蚊纤维10份。
优选的,所述内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棉6份,真丝纤维2份,天丝纤维5份,聚酯纤维40份,麻20份;
所述外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竹纤维30份,亚麻纤维30份,香蕉纤维10份,粘胶纤维40份;
所述抗菌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菠萝叶纤维15份,亚麻纤维15份,纳米银纤维30份,竹原纤维占60份,驱蚊纤维20份。
优选的,所述内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棉4份,真丝纤维2份,天丝纤维4份,聚酯纤维35份,麻17份;
所述外透气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竹纤维25份,亚麻纤维20份,香蕉纤维8份,粘胶纤维35份;
所述抗菌层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分别为:菠萝叶纤维13份,亚麻纤维14份,纳米银纤维24份,竹原纤维占55份,驱蚊纤维15份。
一种多功能抗菌纺织面料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丝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丝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3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